導及入地之由。入住出等也。以無盡辨。演無盡法。故能經劫。
  演莊嚴音天王(至)大供養方便解脫門。
  通有二義。一現多身與多供。供於多佛。皆稱真故。名大方便。即長行意。二一念八相。徧法界故。名大方便。即偈中意。於上自在。名為解脫。
  甚深光音天王得觀察無盡神通智慧海解脫門。
  於定慧障。得解脫也。
  廣大名稱天王(至)出現世間方便力解脫門。
  果滿應機。此於現身化生無堪任性。得解脫。
  最勝淨光天王(至)發生深信愛樂藏解脫門。
  見佛大願雲。愛樂隨學。此於自輕障。得解脫。
  △二偈頌讚佛。
  爾時可愛樂光明天王(至)而說頌言。
  我念如來昔所行(至)以佛威神令悉見。
  前三句。明寂靜樂。通舉因樂。以顯果樂。後句。降現之用。
  佛身無相離眾垢(至)此是妙光之解脫。
  初句。即所相應海。次句。即能應大悲。大悲荷物。故名為地。次句即生喜藏。憂除故喜。患除故樂。
  佛法廣大無涯際(至)自在音天解脫力。
  初句能現。次二所現。
  佛神通力無與等(至)勝念解脫之方便。
  初二句。即普使成住等。次句如虗空清淨。以三災彌綸而淨土不毀故。然三四二偈。似有前却。且順文釋耳。
  如諸剎海微塵數(至)此妙音天法門用。
  初二句。咸敬奉是愛樂。餘是聖人。次一句。即上法及信受也。
  佛於無量大劫海(至)善思音天知此義。
  初句。經劫住。次二句。即地義方便。無邊。是一切也。
  如來神變無量門(至)此莊嚴音之解脫。
  通頌八相普周。略無供養。
  威力所持能演說(至)此光音天解脫門。
  初句。是前智慧。次句神通。次句無盡及海。以隨根令淨。是深廣故。
  如來智慧無邊際(至)廣大名天悟斯道。
  初二句。即德海滿足。次句。出現世間。
  佛昔修習菩提行(至)最勝光聞大歡喜。
  三句。通明前昔誓願力。第四結中。便顯深信愛樂藏。以文云大歡喜故。
  △五初禪天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尸棄梵王(至)所行清淨無染著解脫門。
  大用應機故。普徧說法。用而常寂故。行淨無染。得心無行故行淨。了境無相故無染。
  慧光梵王得使一切眾生入禪住解脫門。
  佛為定境。住定則所見深故。
  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議法解脫門。
  法海難量。名不思議。一言演盡。名為普入。
  普雲音梵王得入諸佛一切音聲海解脫門。
  圓音隨類。名音聲海。要無分別。方入佛聲。
  觀世言音自在梵王(至)教化一切眾生方便解脫門。
  化生。即是趣菩提行故。以宿住智明記。
  寂靜光明眼梵王(至)業報相各差別解脫門。
  眾生報異。隨業有差。佛示現受。令生正信。
  普光明梵王(至)品類差別皆現前調伏解脫門。
  於法自在。方能隨類調生。
  變化音梵王(至)清淨相寂滅行境界解脫門。
  佛身無相等。法性之清淨。現而同化。為寂滅之行矣。
  光耀眼梵王(至)無依止常勤出現解脫門。
  不著諸有。故能常現。三業無邊。更無可依。
  悅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觀察無盡法解脫門。
  觀性無相。猶如虗空。何有可盡。察用隨宜。如擊水文。隨擊隨生。復何可盡。
  △二偈頌讚佛。
  爾時尸棄大梵王承佛威力(至)而說頌言。
  上首觀眾。開成四天。合即梵身即眾。亦有經云。梵眾梵身梵輔梵眷屬。身即是眾。輔即眷屬。
  佛身清淨常寂滅(至)譬如空雲如是見。
  初句。法身普徧道場。次句。知光說法。次句。行淨無染境相。知行既亡。則大用影像亦寂。後句。通以喻。顯。雲不離空。空不礙雲。以況寂用。
  佛身如是定境界(至)此慧光王之所悟。
  初二句。入禪之境。如來法身。即是心性。若能觀之。為上定故。次句。示入方便雖多。同入一寂。
  佛剎微塵法門海(至)善思慧光之解脫。
  初句。即不思議法。次二句。明普入義。以一言說盡故。一言說盡之辨。劫海亦不能窮。顯法無盡也。約能包。則一言說盡。約能久。則劫海莫窮。然一言但說剎塵。未是無盡。設欲一言盡者。則二三兩句相違。一言說盡。劫海更何所演。而得無窮。更有所演。前則不盡。又不可重說。若欲通者。總望則可說盡。隱映重重。則不可盡。如擊水文。小擊大擊徧擊。各隨文生。盡未來際擊。盡未來文生。為難思法也。
  諸佛圓音等世間(至)普音梵天如是悟。
  圓音之義。文略有三義。一廣無邊。二別詮表。三無分別。如次三句。餘如出現品辨。
  三世所有諸如來(至)自在音天之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