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觀心玄樞
 宋 延壽撰

  

  觀心玄樞卷一

  契即隣。不在身近。如福人出世。則琳瑯現矣。薄福者出。荊棘生焉。皆由自心。有現不現。如月上女偈答舍利子云。我雖內室中。尊如目前現。仁稱阿羅漢。常隨而不見。故須菩提不起石室。親覩法身。阿難為佛侍者。不見佛面。
  若不觀心。何脫境縛。以不知自識變起而復自緣。如畫師畫出殊形。飜生愛著。以意識筆。苗三界圖。高下纔分。愛憎隨起。又如春蚕作繭。秋蛾撲燈。惡見自纏。無明自爇。此觀心法。可以現知。如夜夢唯心。覺亦如是。且夢中見者。是夢中意識。現在見者。是明了意識。過未之境。是獨散意識。定中見者。是定中意識。是以若夢若覺。若散若定。皆不出四種意識。且如現見青白物時。於現量中。得法自性。不帶名言。無籌度心。是圓成語。則不執為外色。皆是眼識見分。與同時明了意識。以比量計度分別為青。便成外解。以意辨為色。言說為青。故云。皆是意言分別。如眼識率爾任運見時。未分皂白。剎那流入意地。方執成境。以意緣時。眼識以過。世人多執。我眼現見。全無道理見。以若不歸己。見性明宗。於外別求。從他妄學者。如鑽水覓火。壓砂出油。此非正因。徒勞功力。若能尅己辯事。諦了自心者。如從木出火。於麻出油。不壞正因。易得成就。不隔一念。功力立成。是以堅信不移。法空之虗聲自息。明誠可驗。靈潤之野燄俄停。豈假傍通。心魔頓絕。匪憑他術。識火俄銷。除不肖人莫窮斯旨。所以云。依智不識者。謂識現行。隨塵分別眼色耳聲。躭迷不覺。大聖示教。境是自心。下愚氷執。塵為識外。今人口誦其空。心未亡有。騰空不起。入火逾難。俱是心相封迷故爾。後得通達。隨心轉用。豈不鳥之遊空。自當如布之火浣。不足恠也。但羣生識性不同。致令大聖隨情別說。然據至道。但是自心。故云。三界上下法義唯心。此就世界依報以明心。又云。如如與真際涅槃。及法界種種意生身。我說為心量。此據出世法體以明心。終窮至實。畢到斯源。隨流感果。還宗了義。又以一切境界。唯心妄動。若心不起。一切境界相滅。唯一真心。遍一切處。又依唯識境本無體。境既不生。心亦隨滅。以心是所依。境是能依。所依既滅。能依不起。則疑銷能所。藤虵於是併空。見息對治。形名以之雙寂。
  若不觀心。何息分別。以一切分別皆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如有頌言。法從分別生。還從分別滅。滅是諸分別。是法非生滅。生滅唯心。法無動靜。又如頌言。種種隨心轉。唯心非餘法。心生種種生。心滅種種滅。眾生妄分別。無物而見物。無義唯是心。無分別得脫。何以得脫。以知唯心故。如第六獨生散意。緣過去未來水月鏡像等。變起假相分是。此等相分。但是眾生第六識。妄構畫遍計。當情變起。都無心外實境。是知入此觀門。盡通萬法。如箭射地。無不中者。若不入斯旨。即隨他轉。如箭射的。多乖少中。如有頌言。行自境界中。獲得所應得。行他境界中。如魚墮陸地。
  若不觀心。何識幻化。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常不生。幻法從何立。又云。一切如幻。其幻不實。知幻是幻。守真抱一。既了物虗。即歸於真心之一故。又云。善不善法。從心化生。一切境界意言分別。制之一處。諸緣斷滅。故知六趣受身。唯化所變。三界有法。皆揑所成。莫不足躡乾城。渴思燄水。期空華結果。望石女生兒。若技女之出戲場。空迷智眼。如幻士之遊眾會。但誑自心。一向耽迷。孰能觀察。明知無別理。但是妄心生。為八倒之根株。作四流之源穴。疾如掣電。猛若狂風。撇起塵勞。速甚瀑川之水。欻生貪欲。急過旋火之輪。遂乃結構四魔。驅馳十使。沈二死之河底。投八苦之燄中。醉迷衣裏之珠。徒經艱險。闘沒額中之寶。空有悲號。皆因妄心。迷此真覺。是知昇墜在我。損益非他。妄作妄修。自當自受。必無前境而作對治。如昔有比丘。夜悞踏瓜皮。為是蝦蟇。因此惡道受苦。所以善從心起。自福其身。如珠現光。還照珠體。惡從心生。反以自賊。如鐵生垢。銷毀其形。所以君子尚反己。而不怨天尤人。況慕道參玄。不信斯旨。
  若不觀心。何以行施。以無可與者。名為布施。心外有法。有可與者。能所不亡。不得三輪體空。入施法界故。
  若不觀心。何以持戒。以大乘大菩薩戒。謂觀唯心。本無外色。無色可破。相空亦無。離取相過。故名持戒。又云。一切凡聖戒。盡心為體。故云。雖信別相。不信一體無差別相。名信不具故。所有禁戒亦不具足。所有多聞亦不具足故。
  若不觀心。何以忍辱。故云。忍者於一剎那。盡一切相。及諸所緣。是知唯心。無外境對持。方名為忍。故云辱境。若龜毛。方成真忍矣。
  若不觀心。何成精進。故云。若能心不起。精進無有涯。是知起心。即有境所緣。了心境俱空。方成精進。
  若不觀心。何成禪定。是以若不分別諸境。是真調伏心。了一切法空。即常在三昧。所以云。大菩薩定。謂觀唯識。不見境時。心無緣念。則是真空。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