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卓識。有操修。播揚美名于當代者。是那一個。不是勤勤懇懇博覽經典。咨訊賢哲。而始成就者也。學者當自強矣。
  大覺曰。妙道之理。聖人甞寓之於易。至周衰。先王之法壞。禮義亡。然後奇言異術。間出而亂俗。逮我釋迦入中土。醇以第一義示人。而始末設為慈悲。以化眾生。亦所以趨於時也。自生民以來。淳朴未散。前三皇之教簡而素。春也。及情竇日鑿。五帝之教。詳而文。夏也。時與世異。情隨日遷。故三王之教密而嚴。秋也。昔商周之誥誓。後世學者。故有不能曉。比當時之民。聽之而不違。則俗與今如何也。及其弊而為秦漢也。則無所不至矣。故天下有不忍願聞者。於是我佛如來。一推之以性命之理。冬也。天有四時循環。以生成萬物。聖人設教。迭相扶持。以化成天下。亦猶是而已矣。然至其極也。皆不能無弊。弊者迹也。要當有聖賢者。世起而救之。自秦漢以來。千有餘載。風俗靡靡愈薄。聖人之教。列而鼎立。互相詆訾。大道寥寥莫之返。良可歎也(間去聲。詆訾音邸咨)。
  寓寄也。易周易也。投間隙而私出。曰間出。逮及也。醇作一味看。釋迦梵語。此譯能仁。第一義真諦。非有。俗諦非無。不有不無。名中道第一義諦。示教也。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亦旁及之辭。趨行也。時即下四時。意含冬說。淳質也。朴素也。質素本色。本分不修飾的意思。三皇。伏羲氏。神農氏。有熊氏也。簡是簡略不煩。素是素樸不飾。情是七情。竇竅也。鑿是開通情識之意。五帝。金天氏。高陽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詳審也。文華美也。三王。夏禹王。殷湯王。周文王也。密稠也。言法網稠密也。嚴教命急也。誥告也。即尚書五誥。誓約也。即三誓。佛覺也。如謂本覺。來謂始覺。始本不二。故名如來。性即佛性。命即天命。理道理也。循環旋繞周迴也。迭互也。迹瑕纇也。靡靡漸漸也。鼎立。鼎分三足。一口朝天也。詆訐。訾毀也。寥寂寥也。大覺和尚。復孫萃老書說。至道之極理。羲文卦辭。周孔爻象。曾奇之于易。甚是彰彰矣。至周幽厲其道衰甚。前王法度既壞。禮義亦隨之繼亡。所以奇巧流言。怪異邪術。襍出而亂。風俗道統。亦幾乎熄矣。及我佛教。自西竺傳至東土。一味以中道第一義教人。而初終設施慈悲二無量心。以攝化一切眾生。亦所以趨行此道。不失斯時也。自天生烝民以來。質素之性。未甞離散。則三皇之教法。簡略而樸素。就如春時一般。及至七情孔竅日日開鑿。則五帝之教法。詳審而文華。就如夏時一般。迄時更世改。人性亦隨化。日而遷移。故三王之教法。稠密而威嚴。就如秋時一般。昔商之仲虺之誥。湯誥。周之康誥。酒誥。禹之甘誓。湯誓。周之秦誓。其理精深。後世學人。有誦習而不能通曉者。以今校古。當時之民淳朴。聽其示約。而不敢違背。則以古風比今俗。何如斯之遠也。及其固獘日滋。而到嬴秦劉漢。則嫪毒人彘。無所不為矣。故天下賢士。悲傷惻隱。有不忍願聞。如是無道之事者。因斯我佛如來。亦以大事因緣。擴而推之。以[月*勿]合天命之謂性的道理。就如冬時一般。如是四般。豈無取法也耶。乃法天道春夏秋冬四時。以發長收藏靈蠢動植一切事物。聖人施設教法。互相扶助維持。授受道統。以風化成美一大天下。亦與那天道流行。生成萬物。一樣而已矣。然而彼此行道。到那極處。咸不能無瑕纇。瑕纇者何。不合時宜的事蹟也。要須有該通之聖。溥德之賢者。乘其衰世。興起而拯救之。則道統庶幾乎可挽矣。自嬴秦西漢以來。千有餘年。不以為遠人情體態。漸漸淺薄之甚。聖人之教法。陳列於世。猶鼎之三足。此一不可缺者。而反以東土素王。西方聖人。分彼分此。互相訐毀。故使十六心傳無上大道。寂寂寥寥。往而不返。誠可歎惜之也○纇音類。嫪毒音澇矮。
  大覺曰。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於人。先須克己惠物。下心於一切。然後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
  大覺和尚。與九仙詡書曰。凡為設化一方主人者。將要流通。所得的妙道。而利益一切眾生。先當克除己之私心。惠澤及乎人物。把一切人作佛想。把自己猶如他的下使一般。然後看銀錢布幣。猶如臭屎穢泥相似。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尊重其道德。而歸依之矣○詡音許。
  大覺曰。前輩有聰明之資。無安危之慮。如石門聰棲賢舜二人者。可為戒矣。然則人生定業。固難明辯。細詳其原。安得不知其為忽慢不思之過歟。故曰。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用是觀之。尤宜謹畏(九峰集)。
  石門名蘊聰。首山念祖之嗣也。棲賢名曉舜。洞山曉聰之嗣也。固本也。尤最也。大覺和尚誡住持者。常懷安不忘危說。古人有聰聞蟻鬥。明察秋毫的天資。而無安不忘危之遠慮者。就如石門聰。預先不自檢束。而罹襄州之辱。又似棲賢舜。閒時不自防慮。而有南康之追。二人豈不是天資粹美的人。且有斯失。誠可以為後人戒警矣。然則人生有定不可逃之夙業。本難明了分辯。仔細詳審。其二人罹禍之根由。豈不是他安閒無事之日。忽意怠慢。不慮不察之過歟。故曰。禍害憂患。潛伏於幽隱細微之間。[這-言+屏]發於疎虞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