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此篇見古人剛方自持不貶節以求名也。
  佛鑑懃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公元禮問。執可繼住持。佛鑑舉昺首座。公欲得一見。佛鑑曰。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肻自來耶。公固邀之。昺曰。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公顧謂佛鑑曰。知子莫若父。即命諸山堅請。抑不得已而應命(蟾侍者日錄)。
  昔佛鑑和尚自太平移席于智海寺。郡守曾公元禮問。師既去誰能繼此席為住持者。佛鑒舉韶州南華智昺禪師。蜀川永康人。為人嚴厲。時號昺鐵面。嗣佛鑑和尚。南嶽下十五世。曾公欲使之來求師一見。佛鑒曰。昺為人剛毅而中正。于世事邈然。胸中淡泊無所嗜好。請之猶恐不從公命。豈肯自來耶。公固再三邀之。昺曰。此所謂呈身媒名自衒利賣之長老也。竟逃于司空山。地在安慶太湖縣。乃二祖傳衣于三祖之處。長老者。耆德之稱。了達法性。內有智德。使學者尊崇。故稱長老。公顧佛鑒曰。知子者莫若父。果然是父是子也。此雙美之辭。即命諸山堅請。抑者。逼也。屈也。強屈不已而後應允來命△從來自重者人方重之。切莫謂他不通時變好。
  此篇言高人胸中有一定主宰。自不為榮辱所動也。
  佛鑑謂珣佛燈曰。高尚之士。不以名位為榮。達理之人。不為抑挫所困。其有承恩而効力。見利而輸誠。皆中人以下之所為(日錄)。
  珣佛燈浙江湖州府安吉州何山佛燈守珣禪師。本郡史氏子。嗣佛鑑懃禪師。南嶽下十五世○謂凡有見識高上之士。了知世間幻妄非真。雖有名位。不以之為榮華也。通達至理之人。縱有幾多抑屈折挫。不以之為困窮也。抑。屈也。挫。摧折也。有一種承人之恩。便趨奉以力効之。見他有利。便輸誠以恭敬之。如此等輩。皆中人以下之所為。何足道哉△若蓄中人以下之心。便孤負你自家一箇充塞天地人量也。珍重珍重。
  此篇言長老不可狥私自好。為外物惑亂也。
  佛鑑謂昺首座曰。凡稱長老。要須一物無所好。一有所好。則被外物賊矣。
  首座。表率叢林。人天眼目。分座說法。開導後昆者○此節教人潔心無所好。凡稱曰長老者。胸中要空廓。無一物所好。設一有所好。所謂一塵起而蔽空。便被所好之物。為其賊矣。
  好嗜欲。則貪愛之心生。好利養。則奔競之念起。好順從。則阿諛小人合。好勝負。則人我之山高。好掊克。則嗟怨之聲作。
  此節顯有好心隨事變。設若好嗜欲。則貪愛之賊心便生。好利養。則奔競之賊念便起。好順從。則阿屈謟詐小人之賊來合。好勝負。則人我之賊山轉高。掊克。聚斂也。謂刻剝民財。好掊克。則嗟怨之賊聲便作。
  總而窮之。不離一心。心若不生。萬法自泯。平生所得。莫越於斯。汝宜勉旃。規正來學(南華石刻)。
  此節總結一心無所變。總而窮之。外物豈能賊我哉。其實不離我心也。心若不生。萬法自泯。予平生所知所得。無越于斯。汝當勉力而深修之。以此所得。規正夫來學可也△一物無所好。其清潔可知矣。一有所好。便失身於不義。可不慎乎。
  此篇舉師行以誡人去奢從儉也。
  佛鑑曰。先師節儉。一盋囊鞵袋百綴千補。猶不忍棄置。甞曰。此二物相從出關。僅五十年矣。詎肯中道棄之。
  此節出陳節儉。節。檢束也。儉。去奢從約也。謂先師為人最節束儉約。其餘姑置不論。試看他一鉢囊。一鞋袋。百綴千補。綴。聯補也。猶不忍棄置。甞曰。此二物相從我出夔關已來。僅五十年矣。豈肻中途棄之。此正見其有節儉之實。
  有泉南悟上座。送褐布裰。自言得之海外。冬服則溫。夏服則凉。先師曰。老僧寒有柴炭紙衾。熱有松風水石。蓄此奚為。終却之(日錄)。
  此節明無貪愛。上是可棄不棄。此是可取不取。始見其妙。有泉南悟上座。送一褐布裰。乃冰火二鼠之毛所織之布。火鼠入火不焚。毛長尺許。污則以火浣之。北方有冰厚百尺。有鼠在下。但食其冰。毛長數寸。可以為布。二者合成。冬暖夏凉。出神異記。自言得之海外。冬服則溫。夏服則凉。此見珍奇之甚。先師曰。老僧寒則有柴炭。有紙衾。紙衾。即紙縫之被。熱則有松風。有水石。蓄此之物何為。竟謝而却之也。其節儉如此△若不有後節。直一慳吝長老也。知此。足見哲人之志。不為外物動矣。
  此篇見古人為道惜人。不是尋常哀痛之謂也。
  佛鑑曰。先師聞真淨遷化。設位辦供。哀哭過禮。歎曰。斯人難得。見道根柢。不帶枝葉。惜其早亡。殊未聞有繼其道者。江西叢林。自此寂寥耳(日錄)。
  師舉五祖聞真淨和尚入寂。設位上供。哀哭過禮。謂輓悼之禮太過。歎曰。如斯之人。實是難得。見道直徹根柢。花之根曰蒂。木之根曰柢。說法不帶枝葉。何天不佑。惜其早亡。當今之際未聞有如師之證徹。繼續道法者。江西叢林。自此恐寂寥耳△得百庸人。不如得一賢人。一旦喪亡。非夫人之慟而誰慟。
  此篇舉先宗德業。使後人取法。安貧以守道也。
  佛鑑曰。先師言白雲師翁。平生疏通無城府。顧義有可為者。踊躍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