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祖菴
  未詳氏族法嗣。

黃龍
  隆興府。黃龍惠南禪師。信州張氏子。嗣石霜楚圓。南嶽下十一世也。

佛照
  慶元府。即明州育王寺。德光佛照拙菴禪師。臨江郡彭氏子。嗣大慧宗杲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依本郡東山華光寺吉禪師祝髮。後來孝宗淳熈三年十一月。詔入選德殿談禪。淳熈五年賜佛照號。達於天下。宗風大振也。

簡堂
  台州國清寺簡堂行機禪師。本郡楊氏子。嗣護國景元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也。

東吳沙門淨善
  東吳蘇州郡名。沙門略梵謂也。全謂沙迦門曩。此云勤息。謂勤行善法。自滅諸惡。淨善乃序主諱。後學不可雙稱。當曰上淨下善也。

  禪林寶訓合註卷第一

    虎林淨慧居士張文嘉仲嘉父較定
  明教嵩和尚曰。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雖匹夫非窮也。道德之所不存。雖王天下非通也。伯夷叔齊。昔之餓夫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喜。桀紂幽厲。昔之人主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怒。是故學者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勢位之不在乎己(鐔津集)。

明教
  杭州佛日明教契嵩禪師。字仲靈。自號潛子。藤州鐔津李氏子。嗣洞山曉聰。清源下十世。七歲出家。十三得度。十九遊方。常戴觀音像一軸。日誦聖號十萬。率以為常。世間經書莫不徧覽。作原教論十萬餘言。儒釋之道一貫。以抗韓愈排佛之說。知開封府龍圖王公素。歐陽修。程師孟奏進。仁宗覽之嘉歎。付編修入藏。曰輔教篇三卷。賜紫衣方袍明教之號也。

和尚
  梵本正名鄔波迦。傳之于闐翻為和尚。傳至此土翻為力生。謂出家者。因師之力。而生長法身。出功德財。養智慧命。故曰力生也。


  心通曰道。又成名之謂道。即佛祖微妙之道也。在儒即允執厥中之妙道也。


  身正曰德。立身之謂也。僧有戒定慧。儒有孝悌忠信。皆謂之德也。


  王去聲。凡有天下者。人稱曰王。又身臨四海曰王。

伯夷叔齊
  孤竹君之二子也。孤竹國名。姓墨胎氏。其子伯夷名允。字公信。季子叔齊名智。字公達。諡曰。伯夷叔齊。其父將薨。遺命立叔齊。齊以天倫為重。我在位不義。伯夷以父命為尊。我在位不孝。二人俱逃。國人立其仲子為君。其二人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而歸之。文王卒。武王伐紂。二人叩馬首而諫曰。父死不塟。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忠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平定。天下宗周。夷齊耻不食周粟。遂隱首陽山。採薇而食。卒之餓死。

夏桀
  名履癸。帝發之子。諡法賊人多殺曰桀。荒淫無道。得施氏女名曰妹喜。作瓊樓瑤臺。極意取娛。酒池運船糟堤可望十里。龍逢以忠諫不從而殺。殷湯有德。伊尹佐湯伐桀。桀戰不勝。奔三椶國。湯又從而伐之。放桀於南巢而死。

商紂
  名辛。亦名受。帝乙之子。諡法殘義損善曰紂。得蘇氏女妲己。甚寵愛之。設酒池肉林。使男女躶形相逐其間。作長夜宮。用炮烙之刑。刳孕剒涉。造鹿臺。七年乃成。虐害忠良。臣叔比干。竭忠而諫。遂剖心而死。太師箕子。徉狂而為奴。庶兄微子。為其亡仁。避而去之。後武王舉兵伐之。敗登鹿臺。蒙頭赴火而死。

周幽
  名宮涅。宣王之子。諡法壅遏不通曰幽。殆政虐民。遂致岐山自崩。山川水竭。得褒人女名褒似以寵之。乃貶申后。并太子宜臼。褒姒不好笑。於驤山舉火。戲媚褒姒之笑。後申侯怒。召犬戎殺於驪山之下。

周厲
  名胡。夷王之子。諡法殺戮無辜曰厲。王行無道。侈傲暴虐。國人謗之。王使衛巫監謗。但有謗者盡殺之。召公諫曰。塞下之口。遂上之過。恐為社稷憂。王不聽。國人叛之。禍及於王。王乃出奔於彘。太子幼。周召二公相和恊。共理國事。故稱共和也。小雅二十二篇。皆文武成康之善政。至此而盡廢矣。
  明教曰。聖賢之學。固非一日之具。日不足繼之以夜。積之歲月。自然可成。故曰學以聚之。問以辯之。斯言學非辯問。無以發明。今學者所至。罕有發一言問辯於人者。不知將何以裨助性地。成日新之益乎(九峰集)。


  靈明洞鑒曰聖。又聖猶正也。以正教誨人也。


  超凡亞聖曰賢。

學聚問辯
  學聚問辯者。謂人苟不務學。則無以會眾理。而使有諸己也。學弗問無以辯別眾理。使之條件不紊。而精麁本末。或不知所擇也。出易經九二之文也。


  補也助也。

日新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然在彼學者。進業修德而轉新也。如沐其身。滌除舊染之污而自新也。
  明教曰。太史公讀孟子。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不覺置卷長歎。嗟乎。利誠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