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禱之。湯曰。吾所為請雨者民也。若以人禱。返害其民。吾當自禱。遂齋戒剪髮斷爪。素車白馬。身穿白苧。以身為犧。禱於桑林之野。祝曰。無以余一人不敏。傷民之命。遂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歟。民失職歟。女謁盛歟。宮室崇歟。苞苴行歟。讒夫昌歟。言訖。忽大雨數千里。湯有此德。故言行遂能動天地也。
  白雲謂演祖曰。禪者智能。多見於已然。不能見於未然。止觀定慧。防於未然之前。作止任滅。覺於已然之後。故作止任滅。所用易見。止觀定慧。所為難知。惟古人志在於道。絕念於未萌。雖有止觀定慧。作止任滅。皆為本末之論也。所以云。若有毫端許言於本末者。皆為自欺。此古人見徹處而不自欺也(實錄)。

止觀定慧
  三觀之總名也。停息諸念曰止。如理思惟曰觀。內心不動曰定。隨緣照了曰慧。梵語奢摩他。此云止。止久曰定。梵語三摩鉢提。此云觀。觀久曰慧。梵語禪那。此云等該。等該前二。即定慧之通稱。通遮通照。故曰等該。在因曰止觀。在果曰定慧。若約三學互論。即一心不動。人境雙忘曰戒。覺心圓明。內外湛然曰定。隨緣應物。妙用無窮曰慧。名雖有三。其揆一也。

作止任滅
  作者。即心造心作之謂也。若有人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真理。即名為病。止者。止妄即真之謂也。若有人言。我今永息諸念。寂然平等。欲求真理。即名為病。任者。隨緣任情之謂也。若有人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任彼一切。欲求真理。是名為病。滅者。寂滅之謂也。若有人言。我今求永滅一切煩惱身心。根塵虗妄境界。欲求真理。是名為病。止觀定慧為本。作止任滅為末。

自欺
  欺昧也。大學曰。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知為善以去惡。而心之所發由未誠。是為自欺也。
  白雲曰。多見衲子未甞經及遠大之計。予恐叢林自此衰薄矣。楊岐先師每言。上下偷安。最為法門大患。予昔隱居歸宗書堂。披閱經史。不啻數百過目。其簡編弊故極矣。然每開卷。必有新獲之意。予以是思之。學不負人如此(白雲實錄)。

上下偷安
  去聖時遙。邪侫之輩。寄身於我教中。在上者不教其下。其下者不奉其上。各取一身之安也。

歸宗
  寺名。在廬山之南。昔年羲之隱居之處。洗硯池。今猶在也。
  白雲初住九江承天。次遷圓通。年齒甚少。時晦堂在寶峰。謂月公晦曰。新圓通洞徹見元。不忝楊岐之嗣。惜乎發用太早。非叢林福。公晦因問其故。晦堂曰。功名美器。造物惜之。不與人全。人固欲之。天必奪之。逮白雲終于舒之海會。方五十六歲。識者謂晦堂知幾知微。真哲人矣(湛堂記聞)。

晦堂
  隆興府黃龍山。祖心晦堂寶覺禪師。南雄鄔氏子。嗣黃龍。南嶽下十二世也。

寶峰
  寺名。

月公晦
  諱曉月。字公晦。得法於瑯琊覺禪師。於宋熈寧間。住洪州泐潭寶峰精舍。作楞嚴標旨。

洞徹
  洞明玄理。徹底無依。


  辱也。

功名美器
  有功名。無美器。有美器。無功名。葢天命也。不與人全。昔种放隱終南。聞希夷之風。往見之。希夷曰。當有顯宦。但名者古今美器。造物所忌。子名將有敗之。後果如言也。


  君子曰終。小人曰死。謂君子有益於時。死聞於後。平生以保身為事。故沒可言終也。死者澌盡泯沒。濫朽無節。故小人則言死也。文見論語大全。

幾微
  易繫辭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
  晦堂心和尚。參月公晦于寶峰。公晦洞明楞嚴深旨。海上獨步。晦堂每聞一句一字。如獲至寶。喜不自勝。衲子中間有竊議者。晦堂聞之曰。扣彼所長。礪我所短。吾何慊焉。英邵武曰。晦堂師兄。道學為禪衲所宗。猶以尊德自勝為強。以未見未聞為媿。使叢林自廣而狹於人者。有所矜式。豈小補哉(靈源拾遺)。

獨步
  袁淑謂謝莊曰。江東無我。卿當獨步。

扣礪
  上取也。下磨礪也。謂取他有餘。補我不足。


  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慊恨也。少也。


  勝也。樂也。

自廣而狹
  自廣而狹小於人。出書經。

矜式
  規法也。令人依而行之。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出孟子。
  晦堂曰。住持之要。當取其遠大者。略其近小者。事固未決。宜諮詢于老成之人。尚疑矣。更扣問于識者。縱有未盡。亦不致甚矣。其或主者好逞私心。專自取與。一旦遭小人所謀。罪將誰歸。故曰謀在多。斷在獨。謀之在多。可以觀利害之極致。斷之在我。可以定叢林之是非(與草堂書)。
  晦堂不赴溈山請。延平陳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