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云本來無一物也。因悟斷習轉凡成聖者漸也。此所以不自高。如云時時勤拂拭也。屈者教學者病也。高者禪學者病也。教學者不信禪門有悟入之秘訣。深滯權教別執真妄。不修觀行數佗珍寶。故自生退屈也。禪學者不信教門有修斷之正路。染習雖起不生慚愧。果級雖初多有法慢。故發言過高也。是故得意修心者不自屈不自高也。
  評曰。不自屈不自高者。略舉初心。因該果海則雖信之一位也。廣舉菩薩。果徹因源則五十五位也。
  迷心修道但助無明。
  悟若未徹。修豈稱真哉。悟修之義。如膏明相賴目足相資。
  修行之要。但盡凡情別無聖解。
  病盡藥除。還是本人。
  不用捨眾生心。但莫染污自性。求正法是邪。
  捨者求者皆是染污也。
  斷煩惱名二乘。煩惱不生名大涅槃。
  斷者能所也。不生者無能所也。
  須虗懷自照。信一念緣起無生。
  此單明性起。
  諦觀殺盜婬妄從一心上起。當處便寂。何須更斷。
  此雙明性相。
  經云。不起一念名為永斷無明。又云念起即覺。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心為幻師也。身為幻城也。世界幻衣也。名相幻食也。至於起心動念言妄言真。無非幻也。又無始幻無明皆從覺心生。幻幻如空花。幻滅名不動。故夢瘡求醫者。寤來無方便。知幻者亦如是。
  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死涅槃。如見空花起滅。
  性本無生故無生涅也。空本無花故無起滅也。見生死者如見空花起也。見涅槃者如見空花滅也。然起本無起滅本無滅。於此二見不用窺詰。是故思益經云。諸佛出世非為度眾生。只為度生死涅槃二見耳。
  菩薩度眾生入滅度。又實無眾生得滅度。
  菩薩只以念念為眾生也。了念體空者度眾生也。念既空寂者實無眾生得滅度也。此上論信解。
  理雖頓悟。事非頓除。
  文殊達天真。普賢明緣起。解似電光。行同窮子。此下論修證。
  帶婬修禪如蒸沙作飯。帶殺修禪如塞耳呌聲。帶偷修禪如漏巵求滿。帶妄修禪如刻糞為香。縱有多智皆成魔道。
  此明修行軌則三無漏學也。小乘稟法為戒。粗治其末。大乘攝心為戒。細絕其本。然則法戒無身犯。心戒無思犯也。婬者斷清淨。殺者斷慈悲。盜者斷福德。妄者斷真實也。能成智慧縱得六神通。如不斷殺盜婬妄。則必落魔道永失菩提正路矣。此四戒百戒之根。故別明之使無思犯也。無憶曰戒。無念曰定。莫妄曰慧。又戒為捉賊。定為縛賊。慧為殺賊。又戒器完固。定水澄清。慧月方現。此三學者實為萬法之源。故特明之使無諸漏也。 靈山會上豈有無行佛。少林門下豈有妄語祖。
  無德之人不依佛戒不護三業。放逸懈怠輕慢佗人。輕量是非而為根本。
  一破心戒百過俱生。
  評曰。如此魔徒。末法熾盛惱亂正法。學者詳之。
  若不持戒。尚不得疥癩野干之身。況清淨菩提果可冀乎。
  重戒如佛佛常在焉。須草繫鵝珠以為先導。
  欲脫生死先斷貪欲及諸愛渴。
  愛為輪迴之本。欲為受生之緣。佛云。婬心不除塵不可出。又云。恩愛一縛著率人入罪門。渴者情愛之至切也。
  無礙清淨慧。皆因禪定生。
  超凡入聖坐脫立亡者皆禪定之力也。故云欲求聖道離此無路。
  心在定則能知世間生滅諸相。
  虗隙日光纖埃擾擾。清潭水底影像昭昭。
  見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名無念。無念名解脫。
  戒也定也慧也。舉一具三。不是單相。
  修道證滅是亦非真也。心法本寂乃真滅也。故曰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眼不自見。見眼者妄也。故妙首思量。淨名杜默。此下散舉細行。
  貧人來乞隨分施與。同體大悲是真布施。
  自佗為一曰同體。空手來空手去。吾家活計。
  有人來害。當自攝心勿生嗔恨。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煩惱雖無量。嗔慢為甚。涅槃云。塗割兩無心。嗔如冷雲中霹靂起火來。
  若無忍行。萬行不成。
  行門雖無量。慈忍為根源。忍心如幻夢。辱境若龜毛。
  守本真心第一精進。
  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故云莫妄想莫妄想。懈怠者常常望後。是自棄人也。
  持呪者。現業易制自行可違。宿業難除必借神力。
  摩登得果信不誣矣。故不持神呪遠離魔事者無有是處。
  禮拜者敬也伏也。恭敬真性。屈伏無明。
  身口意清淨則佛出世。
  念佛者在口曰誦。在心曰念。徒誦失念。於道無益。
  阿彌陀佛六字法門。定出輪迴之捷徑也。心則緣佛境界憶持不忘。口則稱佛名號分明不亂。如是心口相應名曰念佛。
  評曰。五祖云。守本真心勝念十方諸佛。六祖云。常念佗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即到彼岸。又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又云。迷人念佛求生。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