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開。恨知之晚也。
  愚詳讀宣公駕天人之說。為覼縷之論。意易其舊制。以衣角達于左臂。置於左腋之下。嘻。借如正揲右角使其不露。置其左臂之上。行於此方。何為不清淨邪。又謂南方比丘縫合衣葉。有違佛制。以學之者為無識。今以衣角置左腋之下。又豈得謂之佛制耶。其學以從之者。必得為有識者乎。且耶舍之制縫合衣葉。所以避絕命之難。又以見昔之存葉不為置物而然也。雖縫之。盖未失為福田之相。今使挂衣腋下。復何緣乎。置衣色於腋下。則援引雖制不行之文以為準的。縫衣葉以防難。而餘方不為清淨之言。豈不然乎。
  唐玄嶷有言。天上人間境界全別。非唯淨穢有異。諒亦言語不同。至於文字尚好。是事懸隔。但方域之言。隨地改革。萬里之外。音音不通。況在諸天。固殊聲韻。今禪人不問乎然與不然。但取便於披挂。輒作此衣。何無識之甚邪。嶷。鄂力切。

易挂子名  誠法師云。挂子。或呼絡子。此蓋先輩僧始剏。後僧效之。又亡衣名。見挂絡在身故。因之稱也。今南方禪僧一切作務皆服。以相不如法。諸律無名。幾為講流非之。予因讀根本百一羯磨第十卷云。五條有三品。上者竪三肘橫五肘。下者減半。二內名中。又佛言安陀會有二種。一者竪三肘橫五肘。二者竪二肘橫四肘。此謂守持衣。最後之量限。盖三輪。上盖臍。下揜膝。因詳。頗是今挂子之量。若作之。但五幅一長一短。或襵或貼。呼安陀會。即色謗。一切處著。合律無過。實勝空身矣。
  予每觀此說。益見法師之公議。而嗟乎叢林禪人凡所制作。未甞取此為則。而又不更挂絡之名。復何意邪。世典尚云必也正名。況釋氏乎。襵。音摺。

打包  毗柰耶雜事云。時有苾芻作三衣竟。置在肩上。隨路而行。遂被汗霑并塵土汙。佛言。應以袋盛。其袋可長三肘。闊一肘半。所置之衣。常用者在上。非常用者在下。
  今禪人腰囊雖裝束小異。亦乃承佛之制。游方之人。束囊之時。亦當念佛祖遺德之重。無自忽也。言肘者。準佛肘也。尺則用姬周尺為準。人長八尺。佛長丈六。今言三肘。即六尺也。

行脚  行脚者。謂遠離鄉曲。脚行天下。脫情捐累。尋訪師友。求法證悟也。所以學無常師。徧歷為尚。善財南求。常啼東請。盖先聖之求法也。永嘉所謂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豈不然邪。
  中阿含帝釋偈云。我正恭敬彼。能出非家者。目在游諸方。不計其行止。往則無所求。啀無為為樂。又高僧慧乘。事祖強為師。年十六。啟強曰。離家千里。猶名在家沙門。請遠游都鄙。以廣見聞。強廼從之。夫是行脚之利。豈不博哉。

挂錫
  西域比丘。行必持錫。有二十五威儀。凡至室中。不得著地。必挂於壁牙上。今僧所止住處。故云挂錫。二十五威儀。具錫杖經。

展坐具  僧史云。昔梵僧到此。皆展尼師壇。就上作禮。後世避煩。尊者方見開尼師壇。即止之。便敘暄涼。又展猶再拜也。尊者還止之。由此只將展尼師壇擬禮為禮之數。所謂蓌拜也。如此設恭。無廼太簡乎。然隨方清淨者。不得不行也。
  今叢林尊宿亦行此禮。所未便者。僧方展坐具。即反答一拜。實為倒置。往往輙謂一展即當二拜。不知據何而為此言。所謂蓌者。詐也。卑以詐拜。而尊實答之。既重輕之不分。使後世將何以為法邪。而今而後。慎勿言答拜之禮。以取笑於傍觀。蓌。祖臥切。

鉢囊
  佛在施鹿林中。有一苾蒭手擎鉢去。在路脚跌。鉢墮遂破。因斯缺事。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應手擎其鉢。便以衣角褁鉢而去。廢亦同前。佛言。應作鉢袋盛去。苾芻手携。招過如上。佛言。不應手持。應可作襻。挂髆持行。若異此者。得非法罪。跌。音凸。襻。普患切。

淨缾
  四分律云。有比丘遇無水處。水或有蟲。渴殺。佛知制戒。令持觸淨二缾。以護命故。

戒刀  根本雜事云。佛在室羅伐城。苾芻欲裁三衣。便以手裂。衣財損壞。佛言。可刀子裁。六眾便以雜寶飾之。加以太長。佛制。不聽。此是大刀。不是刀子。汝等應知有三種刀子。謂大.中.小。大者可長六指。小者四指。二內名中。其狀有二。一.如鳥羽曲。二.似雞翎。不應尖直。
  僧史云。比丘畜刀名戒者。盖佛不許斫截一切草木。壞鬼神林故。草木尚戒。況其它也。

拄杖
  佛在鷲峯山。有老苾芻登山上下。脚跌倒地。佛言。應畜拄杖。聞佛許已。六眾即便以金銀雜綵等物雕飾其杖。俗旅嫌賤。苾芻白佛。佛言。苾芻有二種緣應畜拄杖。一.為老瘦無力。二.為病苦嬰身。又制大小不得過麤指。正如今禪家游山拄杖。或乘危涉險。為扶力故。以杖尾細怯。遂存小枝許。串鐵永者是也。行脚高士多携麤重堅木。持以自衒。且曰。此足以禦宼防身。往往愚俗必謂禪家流固當若是。豈不薄吾佛之遺訓乎。

拂子
  佛在廣嚴城獼猴池側高閣堂中。時諸比丘為蚊蟲所食。身體患痒。抓搔不息。俗人見已。問曰。聖者何故如是。以事具答。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