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升堂謂之早參。日晡念誦謂之晚參。非時說法謂之小參。夫是皆以謂之參者。何乎。曰。參之為言其廣且大矣。謂幽顯皆集。神龍並臻。既無間於聖凡。豈輒分於僧俗。是以謂之參也。其主法者。以平等一心。應勤植萬類。令法久住。豈曰小補。或以小參為家訓。愚未之前聞。

首座
  即古之上座也。梵語悉替那。此云上座。此有三焉。集異足毗曇曰。一.生年為耆年。二.世俗財名與貴族。三.先受戒及證道果。古今立此位。皆取其年德幹局者充之。今禪門所謂首座者。即其人也。必擇其己事已辨。眾所服從。德業兼備者充之。

監寺  僧史曰。知事三綱者。若網罟之巨繩。提之則百目正矣。梵語摩摩帝。此云寺主。即今之監寺也。詳其寺主。起於東漢白馬也。寺既爰處。人必主之。于時雖無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至東晉以來。此職方盛。今吾禪門有內外知事。以監寺為首者。盖相沿襲而然也
  大集等經云。僧物難掌。佛法無主。我聽二種人掌三寶物。一.阿羅漢。二.須陀洹。所以爾者。諸餘比丘皆不具足。心不平等。不令是人為知事也。更復二種。一.能持淨戒。識知業報者。二.畏後世罪。有諸慚愧者。今吾禪門必擇心通法道而不著諸有。身忘利養者。以掌僧務。此先德之遺意也。

維那
  寄歸傳云華梵兼舉也。維。是綱維。華言也。那。是略梵語。刪去羯磨陀三字。此云悅眾也。又十誦云。以僧坊中無人知時。限唱時至。及打楗椎。又無人塗治掃灑講堂.食處。無人相續鋪牀。眾亂時無人彈指等。佛令立維那。又聲論飜為次第。謂知事之次第者也。今禪門令掌僧藉及表白等事。必選當材。

典座
  桉僧史。謂典主牀座九事。今舉一色以攝之。迺通典雜事也。今禪門相沿以立此名耳。

直歲
  桉僧史。謂直一年之務。故立此職。今禪門雖不止定歲時。立名亦法於古制也。

辨服色  禪家所服黲衣。按寶林傳。達摩所傳屈眴衣。此云第一布。正青黑色。盖祖其先制也。律本無文。或多譏譭。然梵語迦沙。此云不正色。且佛制毀形壞色。固欲異俗而有慚媿。今之黲色。俗所不用。又非正色。道人服之正得其宜。且林下禪人既遠城市。染衣猶難。黲淡之色不繁不費。又從其簡也。
  如誠法師云。律有三種壞色。謂青.黑.木蘭。鈔云。青謂銅青。黑謂雜泥。木蘭即樹皮。注云。此說壞雜衣之色。今云染色。亦無出此三也。今詳禪僧多著黑黲衣若染色者。可是律中皂黑衣攝緣用墨靛與雜泥不遠故。若淡而青白者。可是律中青衣攝以用銅青板緣雜墨染故。正符律意。安得謂之無文邪。
  西方服色。佛滅後亦隨部類不同。有部博通敏智。道利法化。應著絳色衣。經部奉持重戒。斷當法律。應著皂衣。上座部精勤奉決。承護眾生。應著木蘭色衣。彌沙塞部禪思入微。究暢玄理。可著青色衣。摩訶僧祇部勤學眾經。敷演義理。應著黃色衣。
  僧史云。後梁有慧朗法師服青衲。誌公預記云。興皇寺當有青衣開士廣行大乘。至朗。果符其言。唐末。豫章有觀音禪師。見南方禪客多搭白納。常以瓿器盛染色。勸令染之。今天下皆謂觀音衲也。近有衣白色者。失之太甚。佛記迦沙變白不受染色。此得非是乎。或有識如法眾生奪之而壞其色。真謂有力之勝士也。
  今長老披絳色大衣。世謂紅綃。及碧色衣。乃西方道人多被此服。如西域記云。商那和修九條衣。絳赤色。入滅時。以智願力。留待遺法盡方壞。奘云。今已少有損。詳此傳法大士所被絳色衣。乃紹傳授之風。所謂法衣者。如法之衣也。碧色衣者。或謂則天甞取曹溪衣入內供養。以碧絹[袖-由+衣]之。故後世當位者尚之。
  又法眼傳通記云。衲衣。或青絹者。或貼相者。始於唐肅宗詔南陽國師入內。衲衣損壞。宮嬪以青絹幫紫絹貼相。國師多著。由此相承矣。靛。音殿。以藍染也。瓿。蒲口切。小[賏/(几@(冰-水))]也。

辨制衣  世尊制比丘畜六物。其三皆衣也。一.安陀會。二.鬱多羅僧。三.僧伽梨。僧伽梨。大衣也。自九條.十一條.十三條。皆兩長一短。謂之下品。竊見禪人多作九條衣。而不問長短之數。但取方整可觀。而不顧佛制。良可悲也。
  比又見作墨黲短回。此盖取宣律師感通傳問天人黃瓊之說。其略曰。比見西域僧來。多縫衣葉者何。答。此佛滅後二百年。北天竺僧與外道同住。外道嫉之。密以利刃內衣葉中。同往王所。外道告王。沙門釋子衣藏刀刃。將欲害王。因即撿獲。由是普誅一國比丘。時有耶舍羅漢。令諸比丘權且縫合。為絕命難。此乃北方因事權且立制。非佛所開。今有南方比丘。皆亦縫合。無識者亦學縫之。黃瓊又曰。西國比丘披著迦沙。多不齊整。諸離車子譏言。無有威儀。所披衣服。狀如婬女。猶如象鼻。佛因此制上安鉤紐。又曰。今以衣角達于左臂。置於左腋之下。不得令垂如上過也。宣曰。子備聞雅論。前後憲章縱無此示。情或廣之。五分律云。餘方為不清淨者。雖制不行。據此可依準的。況復天人賜降。周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