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跪誦。縱是近有僧界。不得聽誦。以戒相不同故。是以先列十重輕戒。後序六重輕戒。俾知明條便於布薩也。○兩經戒相並載三壇傳戒正範內)布薩竟。

  五篇六聚

  (比丘僧二百五十戒。加偷蘭遮十七尼三百四十八戒加偷蘭遮二十五)。

  第一篇。四波羅夷法

  比丘尼有八波羅夷法。是根本性重。又名第一聚也(配死属土)持此則生他化天上。犯此則墮燄熱地獄。

  第二篇。十三僧伽婆尸沙法

  尼有十七僧伽婆尸沙法。又名第二聚也(配流属水)持此則生化樂天上。犯此則墮大嘷呌地獄。

  第三聚偷蘭遮法

  僧有十七法(非四分律之尼薩耆波逸提三十法)尼有二十五法(非四分律三十)斯唯以從生之名論聚也。持此則生兜率天上犯此則墮嘷呌地獄。

  第三篇。波逸提法

  僧有一百二十法。(四分律。分二前三十。名尼薩耆波逸提)尼有二百零八法。(四分律。亦分二前三十與比丘同)又名第四聚也。(配徒属金)持此則生夜摩天上犯此則墮眾合地獄。

  第四篇。四波羅提提舍尼法

  尼有八法。又名第五聚也。(配杖属火)持此則生忉利天上犯此則墮黑繩地獄。

  第五篇。一百式叉迦羅法

  即眾學法。(亦名應當學)比丘尼所制同此。又名第六聚也。(配笞屬木)持此則生四王天上。犯此則墮等活地獄。
  證義曰。華山見祖。釋五篇六聚義云。諸部毗尼。並無正譯。但用義翻。按僧祗律。唯明五篇。準四分律開為六聚。又云七眾持律者。須知篤聚。方能開遮得所守護有方。淨三業業。斯為首務。所言篇者。篇乃遍也。謂出情舖事。明而遍也。所言聚者。聚會也謂收諸等流。合而會也 第一波羅夷。此云棄。謂僧於此四棄中。隨犯一戒。即棄出佛海邊外。永無道果分也尼有八棄。僧祇律義當極惡。以三意釋之。一者退沒。由犯此戒。道果無分故。二者不共住非但失道果。亦不得於說戒羯磨二種僧中住故。三者墮落。捨此身已。墮在阿鼻地獄故。根本有部又名波羅市迦義翻他勝。謂暫犯之時。被他淨行者。所欺勝故。又被他煩惱所摧勝故。出家受具戒為除煩惱。今破禁戒。反被他降伏。銷滅善品故。又復能生惡趣之罪。故名他勝也五百問經云。犯波羅夷罪。如他化自在天壽。十六千歲墮燄熱地獄。中。以人間一千六百年。彼天一晝夜。準此數筭。則墮地獄中。年歲可知矣所謂思地獄苦。應發菩提心。持戒者。豈不慎歟。此第一聚也 第二僧伽婆尸沙。此云初殘。若犯此罪。初於僧前。與覆藏羯磨未後與出罪羯磨也。毗尼母論云。僧殘者。如人為他所斫殘。有咽喉故。名為殘。理須早救也。經云。犯僧殘罪。如不憍天壽八千歲。墮大嘷呌地獄中。以人間八百年。彼天一晝夜。準此數算。則墮獄年歲可知。名第二聚也。 第三聚。偷蘭遮此云大障言障善道後墮惡道也。明了論云。偷蘭遮。此翻粗過。謂不依佛所立戒而行。明過粗有二種。一是重罪方便。由其成初二兩篇罪故。二能斷善根體是鄙惡不善也。又有獨頭偷蘭遮。分輕重九品。如隨機羯磨懺悔篇說四。分律之尼薩耆波逸提。此云捨墮謂此三十法。多從貪愛而墮。若捨此貪愛。即不墮。故名捨墮。經云犯偷蘭遮罪。如兜率天壽四千歲。墮嘷呌地獄中。以人間四百年。彼天一晝夜準此數算。墮獄年歲可知矣 第三篇。波逸提此云墮。十誦律云。墮在燒煑覆障地獄。八熱通為燒煑八寒黑暗等。通為覆障。前之三十捨墮。合此九十單墮。成一百二十。經云。犯波逸提罪。如夜摩天壽二千歲墮眾合地獄中。以人間二百年。彼天一晝夜。准此數算。獄中年歲可知矣此第四聚也。 第四篇。波羅提提舍尼。此云向彼悔。僧祇律云。此罪應發露。言發露者。向一一比丘說悔也。經云。犯波羅提提舍尼。罪如忉利天壽一千歲。墮黑繩地獄中。以人間一百年。彼天一晝夜準此算數墮獄年歲可知矣。此第五聚也 第五篇。眾學法。亦名突吉羅。此云惡作。或翻守戒。謂此一百戒。微細。持之極難。故隨學隨守。名應當學也。經云。犯突吉羅罪如四天王天壽五百歲。墮等活地獄中。以人間五十年。彼天一晝夜。準此數算墮獄年歲可知矣。此第六聚也。或為七聚者。即將此第六聚。分為二聚在身名惡作。當第六聚。在口名惡說。即當第七聚也。又其中二不定法。攝於前三篇。及上四聚中。最後七滅諍。攝於九十波逸提中。又此中第三聚偷蘭遮法。出於四。分律二百五十戒之外又此五篇戒相。判分三破者。若犯初二兩篇名破戒。若犯後三篇。名破威儀。若犯九十中。第六十八邪見生謗戒。名破見也。廣如毗尼作持。及毗尼止持。布薩綱目正範等詳釋又蕅益大師。有重治毗尼事義集要行世。又另有四分戒本津要如釋。摭要等書行世。又有梵網直解。合註。發隱等書。雖未入藏。俱宜尋閱也。

  護戒

  梵語布薩。此翻我對說。謂相向說罪。乃約半月懺摩而翻也又翻淨住善宿。謂捨濁惡而證淨善。得身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