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溈山警策註
 明 大香註
敘溈山警策

  夫人之墮地也。固若是芒乎。固亦有不芒者乎。無明以致生。貪欲以致老。瞋恚以致病。愚癡以致死。受其委形。無忘待盡。出而為僧。無違所以。由修照性。由性發修。在性則全修成性。在修則全性成修。然而上根利智。披沙得寶。中下之流。算沙相似。經云。若比丘雖持禁戒。為利養故。與破戒者。用為親附。同其世業。是名雜僧。或在阿蘭若處。瞢[夢-夕+登]闇鈍。不欲乞食。見非眷屬。不能教詔。名愚癡僧。又云。本性清淨。不為百千億數諸魔之所沮壞。能調如上二部。悉令安住無為勝域。是為護法無上導師。歷覽往古。大溈大圓大師。非其人歟。無論鏡智為宗。應緣為用。名振兩山。道傳千古。即警策一文。末尼五色。緇白共利。大小咸收。徧重律儀。篤修玄道。(不肖)屢為敷陳。重因箋釋。欲令大地有情。知世如夢。了法無生。共揚百丈家風。深得寒灰少火。古路斷碑。文生慧燄。山前水牯。信步騎歸。雖曰暫時岐路。是謂不芒者也。
  崇禎歲次甲戌秋中日題於棠溪之淨業樓中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

    金山比丘 大香 註
  溈山。在長沙府之寧鄉。一名大溈山。周百四十里。溈水出焉。故名。禪師諱霛祐。諡大圓。本福州長溪趙氏子。得法於百丈和尚。典饌會中。因司馬頭陀迹得是山。機下踢翻淨瓶。住山十有餘載。後得仰山惠寂。相與振發其道。故稱溈仰宗。自心清淨名之禪。萬有作則為之師。警則警其不勤。策則策其不進。
  夫業繫受身。未免形累。
  總論有情性體。本來清淨。皆由無明不覺。起念相續。遂有惑業煩惱。未免繫縛。因而感受此身。乃為四大所累。
  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
  此明中陰投胎。顛倒想成。三緣和合。漸成遺體。眾緣。謂父母己三。及煖息識。方乃得生。
  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
  四大。即地水火風。扶持此身。常相違背者。金光明經云。地水火風共成身。如四毒虵居一篋。地水二蛇多沉下。風火二蛇性輕舉。由此乖違眾病生。斯等終歸於滅法。隨其業力受身形。云有執有我眾生。
  無常老病。不與人期。
  無常者。一死二老三病。卒然即至。何有期限。又無常有二。一者敗壞無常。二者念念無常。
  朝存夕亡。剎那異世。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九十剎那為一念。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異世即來生。
  譬如春霜曉露。倏忽即無。岸樹井藤。豈能長久。
  四義證前剎那異世。一喻春霜易化。二喻曉露易晞。三喻岸樹易隤。四喻井藤易斷。春霜者。古諸曰。清露被皐蘭。凝霜霑野草。朝為美少年。夕暮成醜老。曉露者。古歌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岸樹者。大涅槃云。譬如河邊臨險之樹。若遇暴風。必當顛墜。人亦如是。臨老險岸。死風既至。勢不得住。井藤者。經云。如人行於曠野大火之中。被狂象所逐。見一枯井有樹。樹上有藤。其人攀藤懸於井中。下有三毒龍。四毒蛇。復有黑白二鼠。兼相咬藤。四邊毒蜂。有蜜少許。滴於口中。因貪蜜故。遂忘其苦。夫曠野者。三界也。樹者苦身。藤者命根。象者無常殺鬼。黑白二鼠是日月。井者黃泉。三龍三毒。四蛇四大。蜂蜜五欲。因貪財色等欲。遂忘生死大苦。
  念念迅速。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
  四句總結上文。一步緊於一步。一云四大常相違背。二云無常不與人期。三云朝夕剎那異世。四者春霜曉露等喻。五則念念迅速。只在剎那之間。一息不轉。即是再生。何得晏安不理。空過一期。前章至此。名通敘僧俗。向下別敘出家。
  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
  佛言。父母之心。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經於十月。行住坐臥。受諸苦惱。非口所宣。雖得欲樂。而不生愛。憂念之心。恒無休息。若產難時。如百千刃。競來屠割。遂致無常。長養之恩。彌於普天。憐愍之念。廣大無比。今既出家。一則不能供養二尊肥甘之旨。二者棄捨伯叔姑姨兄弟之親。
  不能安邦治國。家業頓捐繼嗣。
  安邦。謂平天下。治國。謂輔聖君。拋父母家業。絕子嗣相承。四者不為。意欲何為。
  緬離鄉黨。鬀髮稟師。內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諍之德。迥脫塵世。冀期出離。
  緬者遠也。千二百五十家為鄉。五百家為黨。即父母妻三黨。今言稟師鬀髮。所為何事。內當精勤克去種子習氣。外宜弘揚水乳無諍之忍德。超曠劫波之塵勞。斷三界內外之煩惱。
  何乃纔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須。喫用常住。
  纔登戒品。謂十戒進於二百五十。比丘者如苾芻五德。一體性柔軟。喻能折伏身語麤獷。二引蔓旁布。喻傳法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