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法本空。
  根本無明。因茲被惑。
  根本智受無明熏。真隨妄轉。妄認四大為身。六塵緣影為心。我執法執。計著親疎。愛憎名字。造業受報。皆無明所惑。
  光陰可惜。剎那不測。
  剎那生滅。不可虗弃光陰。不進古佛之道。
  今生空過。來世窒塞。
  非但空過一生。未來憑何通達。
  從迷至迷。皆因六賊。
  六識之賊自劫家寶。若悟八識可為四智。前五識為成所作智。第六識為妙觀察智。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第八識為大圓鏡智。則六門皆智為前導。何迷可得。
  六道往還。三界匍匐。
  三界六道何由出離。
  早訪明師。親近高德。
  訪求明眼師友。示真出離之要。
  決擇身心。去其荊棘。
  明心達本。去其偽妄。
  世自浮虗。眾緣豈逼。
  既知四大根塵三際無實。眾苦皆空。
  研窮法理。以悟為則。
  窮究淵源。頓悟佛之知見。
  心境俱捐。莫記莫憶。
  內心外境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六根怡然。行住寂默。
  法喜禪悅卷舒任運。四威儀中止觀齊運。
  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一念不生。諸緣頓息。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把斷要津。不通凡聖。誰是知音者。不須更憶龐居士。天上人間只自知。

  注溈山警策(終)


  道無今古。人有悟迷。是故釋迦老人承願力。示現鹿野苑至跋提河三百餘會。言無言言。開示人天。令各悟入佛之知見。惟四十二章經.遺教經者。是始終教誡法寶也。後漢永平間。迦葉摩騰.竺法蘭持前一經東來。焚驗有靈。立教與宗。梁大通間又得西天二十八世祖達磨大師傳佛心印。前來直指。與經符契。是我此土人有大乘根器。而有大幸也。可大師者立雪斷臂求問妙道。言下有悟。執侍數載。三拜得髓。授受衣盂。七傳而至百丈。百丈得黃蘗運公.溈山祐公大振玄風。增輝佛日。溈山因見學者少有放逸。遂述法語。警其未悟。策其未到。文簡語直。義愽意深。叢林中以四十二章經.遺教經.溈山警策謂之佛祖三經。能一覽而直前者。不歷多生便可成佛作祖。宣和間又得遂禪師直注深義。初學易通妙矣哉。自此有志於道者省力甚多。不懷香而見佛祖。不動步而登覺場。今靜山慧大師抽衣資鋟梓于吳中休休庵。以廣其傳。奇哉。以財鋟梓名財施。以教傳法名法。施財法二施名大施。佛云。能行大施者。決證菩提。靜山將來種智圓明。十號俱彰。因此勝緣也。覽斯經。者却宜淨心如虗空。向未開卷以前著。眼掀飜窠臼。洞徹玄微。挽回真風。大興末運。若也見義勇為。將來亦可成器。其或循行數墨。辜負佛祖多矣。
  至元丙戌燈節絕 牧叟 德異 敘



  釋志峯與志道覺溫施主金氏曰。大難者重刊佛祖三經。來請予跋其尾。予觀其書。四十二章也。遺教經也。溈山警策也。立法創制纖毫未遺。成佛作祖正路斯在。道上人法施何可量哉。學者目此書如嚴師在上。撿身若不及。則可矣。如或不然。三經亦虗文矣。豈不惜哉。
  青龍甲子十月 日  推忠保節同德贊化功臣三重大匡韓山府院君李 穡跋



  前二經。佛所說也。後警策。溈山所說也。三經實學者入道參學成佛作祖之蹊逕根本也。遂禪師注出。節下生枝也。靜山不然。掃險枝葉復。繡梓以廣其傳。蓋欲人人與佛祖駢肩接足同一受用。其心亦可尚矣。學者儻能遵而行之。則佛祖即汝。汝即佛祖。忽若一箇半箇纔出母胎便具超佛越祖作略。則此經皆為剩語。
  時丙戌春中前覺根比丘 益大 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