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溈山警策註
 宋 守遂註
注溈山警策序

    左朝奉大夫新廣南東路轉運判官張銖撰
  自六祖而下有五派。溈仰居其一。惜乎其後不得其傳。然其法則傳萬世而無弊。不以人為存亡。溈山之警策是。以夫警策之行於世尚矣。學者每患其辭雖顯而其義則難窮。字有舛錯而久未能辨。不有宗師大匠安能發揚其義而校正其舛錯乎。大洪淨巖禪師禪學冠世。每因暇日游戲筆硯。己未安居因學者請益。遂為之註解。其義坦然明白。字之舛錯者又從而校正之。晚學後進有所矜式。俾溈山二百年湮沒之迹一旦光輝著見。因以傳無窮而施罔極。固不韙歟。門人史德賢欲鏤板以廣其傳。余嘉其志輙為之序而冠于篇首。紹興九年十二月旦日謹序。

  

  溈山警策註

  溈山警策
  大洪嗣祖沙門 守遂 註
  溈山大圓禪師
  師諱靈祐。初參百丈大智禪師。侍立夜深。丈云撥爐中火看。師撥云爐中無火。丈自起深撥乃得一星火。夾起云。你道無。者箇是什麼。師因此悟入。丈令司馬頭陀選得溈山堪建道場。因謂眾曰。若有人道得一轉語便去住溈山。乃指淨瓶問云。若喚作淨瓶則觸。若不喚作淨瓶則背。時華林為首座。云不可喚作木[木*突]。丈不肯。時師為典座。丈乃問師。師踢倒淨瓶。丈云首座輸却山子了也。師居溈山。建溈仰一宗。道傳天下。乃作警策。警其未悟。策其未進者也。
  夫業繫受身。未免形累。
  身為苦本。故先標之。令悟妄本。方可進道。此業繫兩字從最初一念不覺心動。謂之業相。次為轉相。後為現相。乃三細相也。由現相而生境界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造業相。業繫苦相。為六麤相。前五猶可對治。此末後苦相繫縛眾生不可對治。此身既由三細六麤無明種習而成。豈免形質負累。
  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
  由稟識妄想。故於父母赤白中受身。假乳哺洗濯飲食衣服眾緣得存。佛云。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也。
  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
  內四大地水火風。其性各異。
  無常老病。不與人期。
  四大五蘊念念生滅。
  朝存夕亡。剎那異世。
  剎那是極促之時分。
  譬如春霜曉露。倐忽即無。
  無常之相須臾變滅。
  岸樹井藤。豈能長久。
  危脆不久。亦復如是。
  念念迅速。一剎那間。
  如四大力士同時各發一箭射於四方。又有一人同時收得此四箭。時名一剎那。
  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
  自章初至此過。敘在家出家妄身妄世。無常迅速過患如此。警策令悟。不可空度光陰。自此以下唯敘出家者因由。各令思察。
  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弃離。
  親緣皆弃乃反常合道。
  不能安國治邦。
  辭父母割親緣。又不能竭節奉公致君澤民。當為何事。
  家業頓捐繼嗣。
  絕嗣為不孝。出家弘道。真大孝也。
  緬離鄉黨。剃髮稟師。
  頓捨世緣。斷其情愛。稟師剃髮。行古佛之大道。同古佛之相儀。
  內勤尅念之功。外弘不諍之德。
  履踐出家之功德。要須內外相符。
  逈脫塵世。冀期出離。
  志存出離塵世。方合出家深旨。
  何乃纔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
  自謂是比丘。則我相現前可驗。
  檀越所須。喫用常住。
  不蠶而衣。不耕而食。
  不解忖思來處。
  比丘受食當作五觀。想彼來處。計功多少。古德觀一粒米經七十三遍功夫。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證羅漢已方合全應供。餘皆名缺應供也。
  謂言法爾合供。
  妄計情執。寧忖己非。
  喫了聚頭喧喧。但說人間雜話。
  出家志求無為大道。不研佛語佛意。反徇世諦喧譁。自何乃已下。忘本乖志也。
  然則一期趂樂。不知樂是苦因。
  世諦之樂盡為苦本。虗受信施負債何疑。啣鐵負鞍猶是輕輕之報。
  曩劫徇塵。未甞返省。
  曠劫徇塵背覺。何嘗暫自回光。
  時光淹沒。歲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濃厚。
  世利所惑。未省回光。
  動經年載。不擬弃離。
  戀著處所不知過患。
  積聚滋多。保持幻質。
  唯保幻妄之質。違背清淨法身。
  導師有勑戒勗比丘。進道嚴身三常不足。
  佛遺教經。一云當自摩頭以捨飾好著壞色衣。執持應器以乞自活。二云受人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採花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三云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謂衣食睡眠知是三事不可恣情取足也。
  人多於此。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