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搖手曰揮。反手曰攉。謂如反掌迅速之間。怕怖慞惶者。畏懼恐遽之甚也。
  縠穿雀飛。識心隨業。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
  初二句身心隨業。次二句業強牽心。後二句報偏由心重。又初句喻先業果謝。次句心隨業往。三四句喻業強報先。五句妄念非一。六句報從心墮。然善惡之業。強弱由心。果報之處。輕重自分。垢心濁重。即墜三途。善業輕舉。便升人天。若據出世法中。人天原是有漏之果。亦名為墮。唯其一心不生。方脫淪墜。縠穿雀飛者。雀乃小鳥也。大論云。鳥來入瓶中。以縠揜瓶口。縠穿鳥飛去。識神隨業走。今以瓶喻四大。縠喻命根。鳥喻識神。識神即識心也。因其乘前善惡業來受報。如鳥入瓶。為業所繫。如羅縠揜。果報若謝。即便隨業。如縠穿鳥去。去必逐業。故名隨走。由識心繫以業繩在於色瓶。而無處不至。業繩未斷。去已復還。瓶破繫斷。即去不返。謂現今四大若壞。名為去已。復受後身。名為復還。至無學果。方名瓶破。後生業盡名為不返。言識心者。即第八心王阿賴耶識。執持善惡種子為總報主。隨業者。謂六識所造善惡之業。能引第八於六道中受總報身。業為能引。識為所引。故云隨業。先牽者。謂善惡二業。何者強重。即牽之先往。而受來報也。心緒等者。謂第六識。種種妄想。分別非一。攀六塵境。作眾惡業。墜墮三途。心多則墮重。妄少則墜輕。圭峰云。作有義事。是惺悟心。作無義事。是散亂心。散亂隨情轉。臨終被業牽。惺悟不由情。臨終能轉業。欲驗臨終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驗尋常行心塵境自由不自由。二六時中當省察耳。此是圭峰一貼發汗散。諸仁者。好自檢驗看。切勿蹉過也。
  記曰。阿賴耶。此云藏識。謂能含藏善惡。世出世間諸法種子故。以由最初不覺心動。成於無明。薰習真如。而為阿賴耶識。以執持種子。能令生死流轉不斷。故此識亦名執持。或名異熟識。謂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異熟者。謂今生作業。來生受報。因滅果生。異時而熟。舊云果報是也。宗鏡錄問云。諸根壞日。識遷離時。捨此故身。別受餘質。去來之識。相狀云何。答曰。如顯識經云。識之運轉遷滅往來。猶如風大。無色無形。不可顯現。而能發動萬物。示眾形狀或搖振林木。摧折破裂。出大音聲。或為冷為熱。觸眾生身。作苦作樂。風無手足形容。亦無黑白諸色。識界亦爾。無色無形。無光明顯現。所薰因緣故。顯示種種功用。同性經云。眾生捨此身已。業風力吹。移識將去。自所受業。而受其果。縠音斛是薄紗即方目紗也。
  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待。
  上二句無常速。下二句時命速。以無常為殺鬼者。謂彼無常。雖無形質可見。而能斷人命根。故云殺鬼。止觀云。無常役鬼。不擇豪賢。危脆不堅。難可恃怙。云何安然規望百歲。四方馳求。貯積聚斂。聚斂未足。溘然長往所有產貨。徒為他有。冥冥獨逝。誰訪是非。念念不停者。是遷流不住之義。智度論云。無常有二種。一相續法壞無常。二念念生滅無常。涅槃經云。菩薩修於死想。觀是壽命。常為無量怨讎所繞。念念損減。無有增長。猶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勢不久停。如囚趣死。步步近死。命不可延者。命謂壽命。乃前業異熟定報。故不可延也。時不可待者。時即時刻。既是前業定報。非人力可能留待。所謂閻王注定三更死。定不留人到五更。定業難逃。此之謂歟。
  記曰。[(龍-月+日)/足]踵老朽。是老苦。臥病在床。是病苦。無常殺鬼。是死苦也。正法念處經云。臨命終時。刀風皆動。如千尖刀。刺其身上。十六分中。猶不及一。若有善業。則苦惱少。
  人天三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論劫數。
  上二句業果難逃。下二句生死無際。言三有。已該人天。欲令文義互彰。故疊言之。三有。即三界眾生。所作有漏善惡業因。致感當來有漏善惡果報。因果不亡。故名為有。一欲有。謂欲界人天。及四惡趣眾生。皆不離欲染。故名欲有。二色有。謂色界四禪天。雖離欲染。尚有色質。故名色有。三無色有。謂無色界四空天。四大已空。無有色質。惟餘四蘊。故名無色有。斯等皆由因造有漏。果繫有為。既已無常。不離三界受生。故曰應未免之。果復造因。因還感果。輪迴無際。故曰非論劫數。
  記曰。劫數者。世界有成住壞空四時。每一時經二十小劫。四時共經八十箇小劫。一小劫共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八十箇小劫。名一大劫。通計一十三萬四千四百萬年。今乃人住二十小劫中。共計三萬三千六百萬年。茲當第九小劫。尚餘十一箇小劫。過已。即壞劫時至矣。四蘊。謂受想行識也。其六欲天。四惡趣。四禪天。四空天。俱如下釋。

  ○九策勵勸修

  感傷歎訝。哀哉切心。豈可緘言。遞相警策。
  上二句感切。下二句勸勉。溈山因覩末法緇流。貪利廢道。淪落生死。故此感傷嗟嘆情切。不忍默言。乃作此警策。遞相警悟策發。而勸勵之。
  記曰。訝嗟怪也。緘封也。遞傳遞也。
  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佛法生疎。人多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