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如是。祇是非是非非之是。未是不非。不不非。不是。不不是。
  石壁云。如是下。結上兩重。未是下。釋上一重。破所立能。此亦破之。故云。不非非。不是是。下釋上二重。病去藥存。此亦破之。故云。不不是。
  是非之惑。綿微難見。
  石壁云。問。此惑為復障理障事。答。能障於理。非障於事。乃由無明不了。橫計是非。陰宰若亡。是非都泯。
  神清慮靜。細而研之。
  石壁云。是非幽微。其義最細。察之無象。尋之無踪。若非智眼朗然。云何能祛此見。

  第八簡其詮旨者

  詮。即能詮。旨。即所詮。欲其始則因詮而會旨。終則得兔以忘罤。故須簡之。
  然而至理無言。假文言以明其旨。
  大品云。總持無文字。文字顯總持。
  旨宗非觀。藉修觀以會其宗。
  石壁云。理智非行。藉行熏成。圓覺云。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今謂旨即正因。宗即了因。觀即緣因。余謂非也。應以旨作正因。宗觀皆作了因。葢此宗。非五重中之宗。乃宗趣之宗。義屬於解。解之與觀俱屬了因。若明緣因。取助道法門。
  若旨之未明。則言之未的。若宗之未會。則觀之未深。
  理得之於內。言得之於外。未有形直而影不端。理明而言不當者也。宗會之於心。觀深之於行。未有聲和而響不順。宗會而觀不深者也。
  深觀。乃會其宗。的言。必明其旨。
  始因宗而觀深。藉旨而言的。終因觀而宗愈會。藉言而旨愈明。
  旨宗。既其明會。言觀。何得復存耶。
  石壁云。理明則言廢。智會則觀亡。且旨即理。宗即智。言即教。觀即行。應知理顯因言。是以忘言。智明因觀。是以忘觀。得兔忘罤。誠如此也。

  第九觸途成觀者

  未諳上之入門。則凡有修入。如著弊絮。荊棘中行。觸處罣礙。既解此已。則歷緣對境。觸途成觀。如風行空中。一切無障礙也。
  夫再演言辭。重標觀體。欲明宗旨無異。言觀。有逐方移。
  石壁云。言移。則設教千端。何乖其旨。觀移。則造修萬種。安易其宗。良由理智同源。機緣異轍。是以言兼權實。觀帶淺深。為明宗旨。元微欲顯。且隨言觀。
  移言。則言理無差。改觀。則觀旨不異。
  石壁云。言移則教別。理顯無殊。觀改則行遷。智明不異。
  不異之旨即理。無差之理即宗。
  石壁云。不異之理是宗。此宗全理。故云即理。無差之理。此理全智。故云則宗。理智如如。言觀泯矣。
  宗旨一而二名。言觀明其弄引耳。
  石壁云。宗旨體一。而立二名。如鏡與光。亦彰二號。因言達理。藉觀契宗。理智既其齊明。言觀即為方便。

  第十妙契元源者

  夫悟心之士。甯執觀而迷旨。達教之人。豈滯言而惑理。
  悟心之士。全性以起修。則旨即是觀。全修而在性。則觀即是旨。故不執觀而迷旨。達教之人。因筌而得魚。決不執筌以為魚。體顯名忘。決不循名而忘體。故不滯言而惑理。
  理明則言語道斷。何言之能議。旨會則心行處滅。何觀之能思。
  石壁云。言不能議。理本非名。心不能思。智元絕慮。天台云。口欲言而辭喪。心欲思而慮忘。余曰。大師所說妙觀之宗。正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為其主。故於第十妙契元源。究竟指歸也如此。
  心言不能思議者。可謂妙契寰中矣。
  石壁云。事法既虗。相無不盡。理性真實。體無不現。故曰妙契寰中矣。

  永嘉禪宗集註卷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