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曾所更。非曾亦分別。行雖無有始。然有始可得。諸色如聚沫。諸受類浮泡。諸想同陽燄。諸行喻芭蕉。諸識猶幻事。日親之所說。
  傳曰。彌勒菩薩曰。此中依補特伽羅無我勝義。宣說如是勝義伽陀。為欲對治增益.損減二邊執故。於所攝受。說為主宰。於諸業用。說為作者。於諸果報。說為受者。如是半頌。遮遣別義所分別我。諸法亦無用者。遮遣即法所分別我。由此遠離增益邊執。而用轉非無者。顯法有性。由此遠離損減邊執。用有三種。一主宰用.二作者用.三受者用。因此用故。假立主宰.作者.受者。所言二品者。無明乃至受。愛乃至老死也。無明至受者。有因諸法者也。愛至老死者。有因眾苦者也。然予觀所言。即說彼生起為用.為作者。乃是提無生法之綱領也。
  玄沙有用處不換機句。
  傳曰。夫以言逐言。以理遣理。皆世流布想。非能見道。楞伽經曰如楔出楔。如玄沙嘗曰。學者當用處不換機。而雖老於叢林者。亦莫識此語。可嘆也。玄沙嘗食茘支。問眾曰。這箇茘支得與麼紅。這箇茘支得與麼赤。你諸人且作麼生。若道一色。又是儱侗。若道是眾色。只成箇斷常。你諸人且作麼生。彥瑫曰。也只和尚自分別。玄沙曰。這儱侗愚癡。有什麼交涉。沖機曰。都來只是一色。玄沙曰。總與麼儱侗。有什麼了時。乃回顧問皎然。汝作麼生道。皎然曰。不可不識茘支。玄沙曰。只是茘支。又曰。汝諸人如許多時在我這裏。總與麼說話。不辯緇素。不識吉凶。我比來向汝道用處不換機。因什麼只管對話。有什麼交涉。道巘禪師曰。先聖憫汝顛倒馳逐。將一句子解落汝。知是這般事。掉放閒處。自著些筋力。卻於機語上答出話頭。將作禪道。非唯自賺。亦乃賺他。
  華嚴經曰。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
  傳曰。以真如之性。法爾隨緣。雖即隨緣。法爾歸性。以隨緣時。似有顯現。如觀幻法。不有而有。如觀夢境。不見而見。如觀水中之影。非出非入。如觀鏡中之像。不內不外。以無性隨緣。故理不成就。以隨緣無性。故事不成就。理事不成。則一切法俱不成也。六祖為至徹禪師說常.無常義曰。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善惡一切諸法分別心也。徹曰。如和尚所說。大違經文也。六祖曰。吾傳佛心宗。豈違佛經。徹曰。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言無常。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和尚卻言是常。此豈不相違。令學人轉加疑惑。六祖曰汝知不。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死生。而真常性有不徧之處。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也。佛比為凡夫外道執於邪常。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故於涅槃了義教中破偏見。而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也。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縱覽千徧。有何所益。於是至徹大悟於言下。
  瑜伽師地論曰。法光明能治三種黑暗。由不如實知諸法故。於去來今多生疑惑。於佛法等亦復如是。此中無明及疑。俱名黑暗。又證觀察。能治昏沈睡眠黑暗。以能顯了諸法性故。
  傳曰。百門義海曰。顯光明者。為見塵法界真如理事之時。顯了分明。此是智慧光明照也。若無智光明。理事不顯。但見法時。即是光明。由積智功圓。是故放一光明。則法界無不顯示。常觀察一切法界。是為放光明照一切也。藏公可謂能如實知諸法也。彌勒菩薩教令學者曰。睡當累足。作光明想。寶積經曰。法光明門。而能出生諸法理趣善巧方便。亦能出生一切法印。能入一切法印之門。於一切法所應作者。能了能入。於法光明。能得能說。以法光明隨順趣入諸法明門。
  永嘉偈曰。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
  傳曰。六祖嘗謂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不。神會者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祖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他日汝但作知解宗徒。又嘗令道明安坐。曰。不思善.不思惡。正當與麼時。阿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而道明乃悟旨。自是觀之。祖師未嘗肯以是法印人。而永嘉顯告曰惺惺寂寂是。則過矣。而不可以不辯。幽州盤山寶積禪師知此意有所垂示。則曰。心月孤明。光吞萬境。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復是何物。至於騰騰作一鉢歌曰。萬代金輪聖王子。只這真如靈覺是。菩提樹下度眾生。度盡眾生出生死。不死不生真丈夫。無形無相大毗盧。塵勞滅盡真如在。一顆圓明無價珠。騰騰殆可以嗣永嘉也。
  溈山祐禪師曰。學道人。慎弗令心地掩染。但約莫眾苦盡。即是佛心。
  傳曰。所言眾苦者。冤憎會苦.愛別離苦.五陰重苦.乏受用苦.聲色流轉苦.求不得苦.眾生違害苦等。然皆情也。棗柏曰。凡聖體真。唯存見隔。見存則凡。情忘則佛。唯此至言。先聖不能加毫末於此矣。而深信之者。世罕見其人。如林陽瑞峯志端禪師。其殆庶幾乎。開寶元年八月作偈曰。明年二月二。與汝暫相棄。灰骨撒長江。勿占檀那地。明年正月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