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師子座。高廣嚴淨。來入維摩詰室。乃至其室廣博悉包容三萬二千師子座。無所妨礙。
  芥子針鋒而不窄。
  淨名經云。以須彌之高廣。納芥子中。而不迫窄。涅槃經云。於針鋒上。立無邊身菩薩等。
  近塵遠剎而全通。
  華嚴經頌云。一一微塵中。能證一切法。如是無所礙。周行十方國。又云。於一微塵中。一切國土曠然安住。古德云。一切不思議事。於一切處悉能普現。其唯一毗盧清淨法身之應用耳。此法身者。即是心也。心是法家之身。所以言若能諦觀心不二。方見毗盧清淨身。一念起惡。法身亦隨現。一念起善。法身亦隨現。名為處處互現。乃至色處現。空處現。自在無礙。更莫遠推諸佛。唯一念空心是。華嚴疏云。猶如海印頓現。經云。一念現故。謂無前後。如印頓成。又常現。非如明鏡有現不現時。又非現現。如明鏡對至方現。以不待對。是故常現。該三際故。已上俱是一真心寂照普現之義耳。
  靡減靡增。綿綿而常凝妙體。非成非壞。續續而不墜玄風。
  亘古垂今。通凡徹聖。更無異法。唯是一心。得時不增。失時不減。陞時不成。墜時不壞。如華嚴錦冠云。大方廣佛華嚴經者。大者即是心體。心體無邊。故名為大。方是心相。心具德相之法。故名為方。廣是心用。心有稱體之用。故名為廣。佛是心果。心解脫處。名之為佛。華是心因。心所行行。喻之以華。嚴是心之功用。心能善巧嚴飾。目之為嚴。經是心教。心起名言。詮顯於此。故名為經。斯即大等七字。並不離心。然心之一字。非體非用。非因非果。非義非教。雖非一切。能為一切。何以故。謂一法界心是體。若能依此悟解。念念即是華嚴法界。念念即是毗盧法身。如華嚴經云。若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成正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業機關。金輪種族。
  釋迦佛是金輪王之種。一鉢和尚歌云。萬代金輪聖王子。祇這真如靈覺是。所以祖代相傳。但示即心是佛。纔生信解。即紹祖位矣。
  如頻伽鳥而韻壓羣音。
  頻伽鳥未出殼時。於殼中發聲。已勝眾鳥之音。此況一切生死最初際底下凡夫。未脫煩惱殼。便能識心。我當作佛。已超過一切聲聞辟支佛上。
  猶好堅樹而高陞眾木。
  西天有好堅樹。出土便高百尺。超過羣木之上。此況圓教之人。知心即具法界。圓解圓修。出過二乘藏通別教修行之人。若論功程。日劫相倍。
  一翳初起。繽紛而華影駢空。瞥念纔興。縱橫而森羅滿目。
  首楞嚴經云。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睛。則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是知萬法因想而生。隨念而至。故瓔珞經云。佛言。我從本來。不得一法。究竟定意。如今始知。所謂無念。若得無念者。觀一切法悉皆無形。因此得成無上正真之道。又如起信論云。是故三界虗偽。唯心所作。離心即無六塵境界。此義云何。以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當知世間一切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念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心虗妄。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又云。一切境界。唯心妄動。心若不動。則一切境相滅。唯一真心遍一切處。是知心外見有境界。皆自妄念情想而生。故云。情生智隔。想變體殊。情生智隔者。失正智而成妄想故。想變體殊者。迷真如以成名相故。還源觀云。真空滯於心首。恒為緣慮之場。實際居在目前。翻成名相之境。唯識樞要云。起自心相有二。一者影像相。萬法是心之影像。二者所執相。諸境無體。隨執而生。因自心生。還與心為相。
  道絕浮言。至妙難論。出生死而無別路。登涅槃而唯一門。
  華嚴經云。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首楞嚴經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此二教。唯宗一心法而求出離。是以既了一心而出。亦不住生死涅槃。謂大悲故。常處生死。謂大智故。常處涅槃。是俱住義。二大悲故不住涅槃。大智故不住生死。即二俱不住。又一明俱不住者。有二義故。不住生死。一見生死過患故不可住。二由見生死本空故無可住。上二皆約智故不住。有二義故。不住涅槃。一見涅槃本自有故不住。二由不異生死故不可住。
  須臾而即俗歸真。莫儔茲旨。頃刻而從凡入聖。難報斯恩。
  禪宗門下。從上已來。但了即心是佛。便入祖位。即坐道場。但信之。凡聖不隔一念。若不信。天地懸殊。如經頌云。諸佛從心得解脫。心者清淨名無垢。五道鮮潔不受染。有解此者成大道。直饒未信自心是佛。雖淪五道。心性常淨。染不能染。故云五道鮮潔不受染。以眾生法身。即諸佛法身。不增不減。雖隨流返流。其性不改。是以隨流作眾生時不滅。返流成佛時不增。以一切眾生。垢深障重。設遇善友開發。亦不信受。唯逐情生。不見自性。故先德云。妄情牽引何年了。辜負靈臺一點光。
  羣籍共推。罕逾深理。吞蛇得病而皆是疑生。
  晉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