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心無體。則知從心所生三界畢竟無有。
  持種之門。
  第八識。亦名本識。一切有為法種子所依止。亦名宅識。一切種子之所棲處。亦名藏識。一切種子隱伏之處。
  作生死之元始。
  顯揚論云。阿賴耶識者。謂先世所作增上業煩惱為緣。無始時來戲論熏習為因。所生一切種子異熟為體。此識能執受了別色根。根所依處及戲論熏習。於一切時。一類生死不可了知。
  總報之主。
  第八識為一切眾生總報之主。此識相及境不可分報。一體無異。此識能生一切煩惱業果報事。又總報業者。如受戒招得人身。是總報業。由於因中有瞋有忍等。於人總報中而有妍醜。名別報業。
  為涅槃之正因。
  阿毗達經頌云。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傳。
  標實慧宗。
  法華經云。於眾生心中開佛知見。古釋云。佛知見者。即眾生真心。此心亦名實慧。亦名佛慧。
  成真性軌。
  台教於一心說三軌。一真性軌。二觀照軌。三資成軌。即是一心三德。以真性軌為一乘體。即是法身。觀照軌為般若。祇點真性寂而常照。名為報身。以資成軌為解脫。祇點真性法界含藏無量眾善。名為應身。
  具體而有法皆宗。
  真心為湛然常住不空之體。與萬法為宗。故首楞嚴經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絕待而無塵可比。
  神性獨立。絕待無比。
  高高法座。非聲聞矬短之能昇。
  淨名經云。須彌燈王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入居士室。諸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皆不能昇。況悟一乘圓教。非淺根所解。
  赫赫日輪。豈外道嬰兒之所視。
  經云。如朝日初生。七日嬰兒若視。即失眼光。況外道無目。不能見如來智日。失正見之光。
  無偏無黨。至極至尊。總千岐而得旨。搜一切而歸根。
  絕觀論云。云何為宗。答。心為宗。云何為本。答。心為本。云何為體。云何為用。答。虗空為法體。森羅為法用。如頓教五位門云。第一識心者。語是心。見是心。聞是心。覺是心。知是心。此是第一悟。一一能知。如許多心皆是一心。一心能遍一切處。第二知身同無情身。不知痛痒好惡。一切皆是心。不干身事。心能作人。心能作畜。心能作魚。心能作鳥。第三破四大身。身即是空。空即是無生。空無內外中間。離一切相。第四破五陰。色陰若有。四陰不虗。色陰若無。四陰何有。第五見性成佛。湛然常住。
  眼底放光。照破十方之剎土。
  法華經云。放一淨光。照無量國。心光普照。寧有邊耶。
  意根演教。碾開一代之法門。
  如來一代時教。並按眾生心說。離心更無一字可說。故金剛經云。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觸目相應。盈懷周匝。清白混同。水乳無雜。理從事變。存泯而盡逐緣分。事得理融。一多而常隨性合。意網彌布。心輪遍生。
  意網彌布者。一切諸法從意生形。則知意如密網。一切眾生不能出故。如經頌云。諸法不牢固。但立在於念。善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若了法空。意地亦寂。則妄心幻境既虗。一道真心自現。心輪遍生者。上塵部師立九心輪。一有分。二能引發。三見。四等尋求。五等觀徹。六安立。七勢用。八返緣。九有分。然實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總說有九。故成九心輪。一且如初受生時。未能分別。心但任運緣於境轉。名有分。二心若有境至。心欲緣時。便生警覺。名能引發。三其心覺已。於此境上轉。見照屬彼。四既見彼已。便等尋求其善惡。五既察彼已。遂等觀徹。六識其善惡。而安立心。起語分別。語其善惡。七隨其善惡。便有動作。勢用心生。八動作既興。善惡而廢。遂更返緣前所作事。九既返緣已。退歸有分。任運緣故。名為九心。方成輪義。
  與羣徒而作體。向萬物以安名。初居圓成現量之中。浮塵未起。
  前五轉識。及第八識。俱在現量。現量者。得法自性。不帶名言。無籌度心。是圓成語。不作外解。不落比非之量。媚慈又論云。五識現量。總無二種顛倒。猶如明鏡現眾色相。第七染識。有想倒見倒。第六意識。具有三倒。取我法相。名為想倒。於想愛樂。復名心倒。於想計著建立。名見倒。
  後落明了意根之地。外狀潛呈。
  眼識與同時明了意識緣時。起分別心。作外量解。便成比量。則心外見法。
  原夫業識之宗。何成教訓。能所不分。是非焉運。
  三細識中。第一業識。未分能所。智解不生。如起信論云。第一業識。以最微細作諸識本故。如是業識。見相未分。然諸菩薩知心妄動無前境界。了一切法唯是識量。捨前外執。順業識義。說名業識。心不見心無相可得者。是明諸法非有之義。又楞伽經偈云。身資生住持。若如夢中生。應有二種心。而心無二相。如刀不自割。如指不自觸。如心不自見。其事亦如是。若如夢中所見諸事是實有者。即有能見所見二相。而其夢中實無二法。三界諸心皆如此夢。離心之外無可分別。故言一切分別。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