陞第一義天。正會大仙之日。登普光明殿。當朝法界之時。
  教中有第一義天。故號佛為天中天。又號佛為大仙。普光明殿者。華嚴經中。佛登普光明殿。說華嚴經。華嚴經以法界為宗。如法華經云。以禪定智慧力。得法國土。王於三界。又普光明智者。若說等覺說妙覺是約位。普光明智不屬因果。該通因果。其由自覺聖智超絕因果故。七卷楞伽。妙覺位外。更立自覺聖智之位。亦猶佛性。有因有果。有因因。有果果。以因取之。是因佛性。以果取之。是果佛性。然則佛性非因非果。普光明智亦復如是。體絕因果。為因果依。果方究竟。故云如來普光明智。
  冥真寂照。含虗吐耀。
  肇論云。玄道在乎妙悟。妙悟在乎即真。即真則有無齊觀。有無齊觀則彼己莫二。所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同我則非復有無。異我則乖於會通。所以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中。又云。至人虗心冥照。理無不統。懷六合於胸中。而靈鑒有餘。鏡萬有於方寸。而其神常虗。
  罔象兮獲明珠。
  黃帝於赤水求玄珠。有臣離婁。百步能觀毫末。求之不得。乃罔象而得之。罔象即無心也。故弄珠吟云。罔象無心却得珠。能見能聞是虗偽。
  希夷兮宗法要。
  眼不見謂之希。耳不聞謂之夷。故云無心道現。又真心無形。非見聞覺知之所能解。
  恩覆羣生而無得。不作不為。
  肇論云。夫聖人功高二儀而不仁。明踰日月而彌昏。註云。是以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蒭[卄/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蒭[卄/狗]。蒭[卄/狗]者。無吠守之功也。不仁者。施恩不望報。彌昏者。照而無照也。即無心矣。
  光含萬象而絕思。忘知忘照。
  永嘉集云。若以知知寂。此非無緣知。如手執如意。非無如意手。若以自知知。亦非無緣知。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為無知。以性了然故。不同於木石。如手不執物。亦不自作拳。不可為無手。以手安然故。不同於兔角。斯為禪宗之妙。故今用之。而復小異。以彼但顯無緣真智。以為真道。若奪之者。但顯本心。不隨妄心。未有智慧照了心原。故云直須能所平等。等不失照。為無知之知。此知知於空寂無生如來藏性。方為妙耳。
  如是則塵成佛國。念契圓音。
  心要牋云。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道成。無一塵而非佛國。又唯心訣云。巖樹庭莎。各挺無邊之妙相。猿吟鳥噪。皆談不二之圓音。又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猶如滿月唯一圓形。隨器差別而現多影。謂多即是一。若多不即一。則非一音。一復即多。若一不即多。即非圓音矣。
  但顯金色之世界。
  華嚴經云。一切處文殊師利。從金色世界來。金色者。即一切眾生自心白淨之色。文殊者。即信自心無依住性妙慧解脫。是自文殊。若人若法。皆是自心所表之法。如法華經云。入如來室者。即眾生大慈悲心是。豈可入於有相屋宅乎。所以牛頭第一祖融大師。天台智者大師。所釋佛經。皆作觀心之釋。如是即深契祖佛之本懷矣。
  唯聞薝蔔之園林。
  如淨名經云。方丈之內。唯談大乘一心之旨。故云。唯聞薝蔔之香。不齅餘香三乘之氣。
  莫比商人之寶。
  任商人採寶。設獲驪珠。皆是世珍。徒勞功力。如管子云。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入。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里不遠。利在前也。漁人入海。海水百仞。衝波逆流。宿夜不出。利在水也。此乃世間勤苦求利之耳。如或堅求志道。曉夕忘疲。不向外求。虗襟澄慮。密室靜坐。端拱寧神。利在心也。如利之所在。求無不獲。況道之在心。信無不得矣。故知訓格之言。不得暫捨。可以鏤於骨。書於紳。染於神。熏於識。所以楚莊輕千乘之國。而重申叔一言。范獻賤萬畝之田。以貴舟人片說。此乃成家立國。尚輕珍重言。況稱揚心地法門。諸佛祕密。言下契無生。聞之成大道。寧容輕慢乎。
  寧齊樵客之金。
  如採樵人。負薪而歸。路逢黃金。即棄薪拾金。價逾萬倍。況捨偽歸真。不依權漸不了義教。直入一心實教之門。則所學功程。日劫相倍。如孤寂吟云。不迷須有不迷心。看時淺淺用時深。此箇真珠若採得。豈同樵客負黃金。黃金烹鍊轉為新。此珠含光未示人。了則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塵。一滴一塵並舉喻一心包含廣大矣。豈比人間之寶。此乃出世之珍。標萬化之原。統一真之本。隨緣應用。猶如意珠。對物現形。若大圓鏡。是以能包萬象。是大法藏。出生無盡。是無盡藏。妙慧無窮。是大智藏。法法恒如。是如來藏。本性無形。是淨法身。體合真空。是虗空身。相好虗玄。是妙色身。妙辯無窮。是智慧身。隱顯無礙。是應化身。萬行莊嚴。是功德身。念念無滯。是入解脫法門。心心寥廓。是入空寂法門。六根自在。是入無礙法門。一念不生。是入無相法門。又此中旨趣。若相資。則唯廣唯大。演之無際。若相奪。則唯微唯細。究之無蹤。斯乃離有無而不壞有無。標一異而非一異。則四邊之火莫能燒。百非之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