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謂之何哉。

  講宗

  宗門之壞。講宗者壞之也。或問。講以明宗。曷言乎壞之也。 予曰。經.律.論有義路。不講則不明。宗門無義路。講之則反晦。將使其參而自得耳。故曰。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又曰。我若與汝說破。汝向後罵我在。今講者翻成套子話矣。西來意不明。正坐此耳。

  妄拈古德機緣(一)

  雲棲僧約妄拈古德機緣者。出院。一僧云。此不必禁。禁之則斷般若緣。彼謗法華者。地獄罪畢。還以謗故。植緣法華。況妄拈者非謗乎。 予曰。子言則誠善矣。然知其一。未知其二。謗法華者。出地獄而植善緣。孰若敬信法華者。不入地獄而即植善緣乎。又謂妄拈非謗。而不思無知臆談。皆名謗大般若。是故漫述師言者。被點檢云。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彼尊師也。非謗也。錯答一轉語者。墮野狐身。彼錯也。非謗也。何二人皆成罪戾。古人一問一答。皆從真實了悟中來。今人馳騁口頭三昧。明眼人前似藥汞之入紅爐。妖邪之遇白澤耳。若不禁止。東豎一拳。西下一喝。此作一偈。彼說一頌。如風如狂。如戲如謔。虗頭熾而實踐亡。子以為宗門復興。吾以為佛法大壞也。

  妄拈古德機緣(二)

  僧不悅曰。審如是。古德機緣更不可開口一評量乎。 曰。止禁妄拈。未甞言不可拈也。二僧同起捲簾。古德云。一得一失。子試評量得失誰在。僧無語。 予曰。昔人有言。十回被師家問。九回答不得。未為害。但恐無知妄談。則終無升進耳。慎之哉。

  禪宗淨土遲速

  一僧專修念佛法門。一僧以禪自負。謂念佛者曰。汝念佛。必待生西方已。見阿彌陀佛。然後得悟。我參禪者。現生便得悟去。遲速較然矣。汝罷念而參。可也。 僧莫能決。舉以問予。予曰。根有利鈍。力有勤惰。存乎其人。則彼此互為遲速。未可是此而非彼也。喻如二人同趨寶所。一人乘馬。一人乘船。同日起程。而到之遲速未可定也。則利鈍勤惰之說也。參禪念佛亦復如是。語其遲。念佛人有累劫蓮花始開。參禪人亦有多生勤苦。不能見性者矣。語其速。參禪人有當下了悟。不歷僧祇獲法身。念佛人亦有現生打徹。臨終上上品生者矣。古云。如人涉遠。以到為期。不取途中。強分難易。

  居山

  古云大隱居廛。小隱居山。遂有甘心汩沒於塵俗者。不知居廛者。混俗和光。閙中得靜。有道之士則然。非初心所宜也。或曰永嘉謂未得道而先居山。但見其山。必忘其道。是不許居山也。此各有說。予讚山居。為汩沒於塵者誡也。而永嘉所言自是正理。出家兒大事未明。千里萬里尋師訪道。親近知識。朝參暮請。豈得蒙昧無知作守山鬼乎。故知行脚在前。居山在後可也。則亦不悖乎永嘉之言也。

  為僧宜孝養父母

  有為僧不孝父母者。予深責之。或曰出家既已辭親割愛。責之則反動其恩愛心矣。曰。惡是何言也。大孝釋迦尊。累劫報親恩。積因成正覺。而梵網云。戒雖萬行。以孝為宗。觀經云。孝養父母。淨業正因。古人有作堂奉母者。擔母乞食者。未嘗以恩愛累也。奈何於親割愛矣。而締交施主。不絕餽遺。畜養弟子過於骨肉。是無親而有親。出一愛而復入一愛也。何顛倒乃爾。且已受十方供養。飽暖安居。而坐視父母之飢寒寥落。汝安則為之。

  真友

  中峰大師警策。有參禪必待尋師友。敢保工夫一世休。又曰。縱饒達摩與釋迦。擬親早已成窠臼。此醍醐至妙之言也。然不可聞於下士也。執此言而自用自專。不復知取友之益。則翻成毒藥矣。取友非難。得真友為難。飲食財帛相徵逐者。惡友也。善相勸。惡相規者。好友也。開我以正修行路。示我以最上乘法。為我燈。為我眼。為我導師。為我醫王者。真善知識友也。不可一日而遠離者也。

  傳燈

  傳燈錄所載諸師。如六代相承。五燈分燄。諸大尊宿皆天下古今第一流人物。所謂始知周孔外。別自有英豪者是也。豈易言哉。而今人或得一知半見。或得些少輕安。便自以為大徹大悟。而無眼長老又或以東瓜印子印之。一盲眾盲。非徒無益而有害。可勝悼歟。

  續原教論

  國初翰林待詔沈士榮居士作續原教論。其詳品名儒學佛一篇。備舉唐宋諸君子。如白香山.蘇內翰。至裴丞相.楊大年等諸公禪學淺深。最為精覈。其言曰。即裴.楊諸公。不云無悟入。而保養受持則未可知也。豈有身居名利之場。又非果位菩薩。而能無細惑流注者哉。游戲法門者。固不必論矣。我輩身為出家兒者。試靜思之。

  護法

  人知佛法外護付與王臣。而未知僧之當其護者。不可以不慎也。護法有三。一曰興崇梵剎。二曰流通大教。三曰獎掖緇流。曷言乎慎也。 護剎者。梵剎果爾原屬寺產。豪強占焉。奪而復之。理也。有如考諸圖籍。則疑似不明。傳之遠久。則張王互易。以勢取之。可乎。喜捨名為吉祥地。力不敵而與者。謂之冤業藪。若僧惟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