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
  (音閭)。


  (音汝)。


  (音繭)。


  (音戌)。


  (音亦)。


  (音侵)。


  (音底)。


  (古案切)。


  (鋤祐切)。


  (呂支切)。


  (音貝)。


  (音淵)。


  (音軟)。


  (如兩切)。


  (音之)。


  (音殊)。


  (音茲)。


  (居逆切)。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四
  ○往生傳錄第四

  (夫徃生傳錄者。伏為三灾劫。近五濁時。臨入地獄者如牛毛。生蓮池者若麟角。是以釋迦調御遺聖教於閻浮。彌陀世尊度眾生於末法。故得慈光願攝佛力難思。有願必迎。無機不被。我等宿生何幸得遇斯門欲報佛恩。輙集懺法。援引徃生事迹。非敢攻乎異端。依憑傳記明文。寔謂述而不作。欲知安養路。先看徃生人)。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已引教比證。次明往生傳錄。是以愽來教典。該括古今。開釋疑情。逕超信地。若登彼岸。舟固可忘。來者問津。斯言勿忽。無輙悔墮。悞認疑城。欲求往生。先應禮懺。救拔我等。無始至今。罪障消滅。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世自在王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三十六俱胝佛  南無西方現在一切諸佛  南無無量壽佛  南無無量蘊佛  南無無量光佛  南無無量幢佛  南無大自在佛  南無大光佛  南無光燄佛  南無大寶幢佛  南無放光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方。廣長舌讚佛土功德攝受法門。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善根心耳。一一諦聽。定意散心。作觀念佛。一日七朝。一聲十念。依經修持。見聞隨喜。盡得往生。極樂世界各如本傳。

  廬山遠公 結社往生

  (梁高僧傅第六云。東晉僧惠遠法師。雁門人。居廬山。與劉遺民等僧俗百二十三人。結為蓮社。以修淨土。謂他日生蓮華中也。遺民著文讚頌。感一仙人乘雲聽法空中。或奏清唄。聲御長風。法師澄心觀想。初十年。三覩聖相。而遠公沈厚不言。後七月。遠又見阿彌陀佛身滿虗空圓光之中。有諸化佛。觀音勢至侍立在右。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一一支水流注上下。自然演說苦空無常無我妙法。如十六觀經所說。佛告遠曰。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後七日。當生我國。見僧佛馱耶舍及慧持曇順住佛之側。向前揖遠曰。法師之志在吾先。何來之遲也。遠自見分明。乃與其徒言之。且曰。始吾居此。幸於淨土。三覩聖相。今復見之。吾生淨土決矣。次日寢疾。至七日。聖眾遙迎。寂然而化。時義熙十二年八月六日也。同會一百二十三人前後皆生淨土。具列碑文)。

  晉闕公則 報現往生

  (高僧傳云。東晉闕公則。遠公白蓮社中人。已亡友人。於東京白馬寺作忌曰。林木殿宇皆作金色。空中有聲云。我是闕公則。所祈徃生極樂寶國今已遂矣。故來相報。言訖不現)。

  天台智者 三昧往生

  (往生傳云。天台智者。釋智顗。字德安。頴川人。開皇十七年。帝請授菩薩戒。還山一心在定。他日由定起。謂弟子智越曰。吾之幻質。且夕云滅。汝於石城。嚴持香花。俟吾以謝此報身。及顗至施牀。西向專念。彌陀佛與二菩薩。及於淨土化佛與菩薩來相遮護。又命侍者。讀無量壽經。一心靜聽經竟。乃顧大眾。合掌讚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花池寶樹易到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者。尚得徃生。況戒定熏修。聖行道力。實不。唐捐。豈不生耶。又囑弟子。多然香燭。又挹三衣鉢杖。置於身側。有欲進齋食者。師曰。能無攀緣。即真齋矣。又索香湯。漱淨舌根。說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觀四智四無量六波羅蜜等法。僧有問其所證。師曰。吾不領眾。必淨六根。為他損己。退歸五品位耳。又曰。人命將終。聞鍾磬聲。增其正念汝宜鳴磬。以增吾念。即見彌陀觀音勢至聖眾幡花來迎。於彌陀像前。端坐終焉。弟子等迎歸佛隴嵓。大業元年九月。煬帝遣使。入山設忌。齋集僧。開石室。唯見空榻而已)。

  後魏曇鸞 神異往生

  (徃生傳云。後魏壁谷僧曇鸞。初自陶隱居。得仙經十卷。鸞忻然自得。以為神仙必可致也。後遇僧菩提留支。問云。佛道有長生乎。能却老為不死乎。支云。長生不死。吾佛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