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所以稱為不可思議境也。此不思議境。何法不收。此境發智。何智不發。依此境發誓願。乃至無法愛。何誓不具。何行不滿足耶。說時次第。行時一心中具一切心。二發正真菩提心者。既深識不思議境。知一苦一切苦。自悲悲他。發兩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又識不可思議心。一樂一切樂。我及眾生。昔雖求樂不知樂因。今方始解。故起大慈興兩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三善巧安心者。善以止觀安於法性也。隨根。隨病。迴轉。自行。化他。有六十四番安心法等。四破法徧者。不思議一境一切境。一心一切心。橫豎諸法。悉趣於心。破心故。一切皆破。故言徧也。是中先約空無生門。以次第破。顯圓頓破。然後以一門破。例餘門破。文廣義深。須細尋之。五識通塞者。破塞存通。如除膜養珠。破賊護將。六明道品調適者。由圓三十七品。入圓三解脫門。七助道對治者。以根鈍故。不能即開三解脫門。以遮重故。牽破觀心。為是義故。應須治道。對破遮障。於助六度。但作一事解。不能助道。當觀此助不思議。攝一切法。八明次位者。夫真似二位。有解脫知見。朱紫分明。終不謬謂未得謂得。豈有凡夫造心。即言上聖。此非增上慢。推與誰乎。次明從五悔登隨喜品。乃至十信。四十二位。究竟妙覺。無有叨濫。名知次位。九安忍者。若名利眷屬。從外來破。憶此三術囓齒忍耐。雖千萬請。確乎難拔。讓哉。隱哉。去哉。若煩惱業定見慢等。從內來破者。亦憶三術。即空。即假。即中。十無法愛者。行上九事。過內外障。應得入真。而不入者。以法愛住著而不得前。若破法愛入三解脫。發真中道。所有慧身不由他悟。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是十種法。名大乘觀。學是乘者。名摩訶衍。行。住。坐。臥。語作。見色。聞聲。嗅香。嘗味。覺觸。知法。一切緣中。一切境中。皆可修之。
  第二觀煩惱境。乃至第七觀諸見境。各為四意。各論十乘。具如全帙。後三境不說。後三大章亦不說。

一心奉請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拜觀同上)  智者說。法慎記。灌頂再治。
  大意 釋名 明門 辨詮次 簡法心 分別前方便 釋修證。

一心奉請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拜觀同上)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智顗述。
  具緣 訶欲 棄葢 調和 方便 正修 善發 覺魔 治病 證果後附梁肅天台止觀統例。及天台法門議。

一心奉請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拜觀同上)  智者說。
  釋法相 釋覺意三昧名 釋方便行 明心相 入觀門 證相門。

一心奉請四念處(拜觀同上)  智者說。
  先明一切諸法。皆不可思議。不可宣說。次明四悉檀因緣故。亦可得說。乃約生生等四伺。各明四門。四念處。三十七品。因行果位。差別不同。

一心奉請法界次第初門(拜觀同上)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釋智顗。依經附論。
  撰初門三百科。有三意。一恐讀經尋論隨見法門。或迷名數。二恐未明佛制法門深淺次第。三為學三觀者。當以此諸法名相義理。一一歷心而轉作。則觀解無礙。觸境不迷。若於一念心中通達一切佛法者。自了了也。

一心奉請淨土十疑論(拜觀同上)
  智者說。

一心奉請瑜伽師地論釋(拜觀同上)
  最勝子等諸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一心奉請攝大乘論釋。攝大乘論釋。攝大乘論釋(拜觀同上)
  世親菩薩。釋前大乘論本。玄奘譯。第二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第三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一心奉請攝大乘論釋(拜觀同上)  玄弉譯。
  無性菩薩。釋前攝大乘論本。

一心奉請成唯識論(拜觀同上)
  護法等十菩薩。各造論十卷。釋世親三十頌。弉師博觀而擇取。撰成十卷。瑜伽宗之精要也。

一心奉請成唯識寶生論(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護法菩薩釋天親所造論。

一心奉請大乘廣五蘊論(拜觀同上)
  安慧菩薩造。唐中印土沙門地婆訶羅譯。

一心奉請觀所緣緣論釋(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護法菩薩釋緣緣論中破執縱奪之法。

一心奉請廣百論釋論(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弉譯。
  護法菩薩釋前廣百論本。與成唯識破我法二執處。相為表裏。

一心奉請華嚴懸談會玄記(拜觀同上)
  元蒼山再光寺普瑞集。

一心奉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先略明大意云。果佛圓明之體。即我凡夫所具性德。故一切教所談行法。無不為顯此之覺體。故四三昧通名念佛。但其觀法。為門不同。今此觀門。及般舟三昧。託彼安養依正之境。用微妙觀。專就彌陀。顯真佛體。雖託彼境。須知依正同居一心。心性徧周。無法不造。無法不具。據乎心性。觀彼依正。依正可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