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儀(拜觀同上)  普賢瑜伽金剛阿闍黎集。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先歸命。次供養次懺悔。次三歸。次受菩提心戒。共五法。有偈頌長行兩番明之。偈頌中五法各有呪。長行後列五佛名 以大菩提心受普賢金剛職。為秉密教者受持之本。

一心奉請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起教阿難陀緣由(拜觀同上)
  無結集人名。

一心奉請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軌(拜觀同上)
  無結集人名。

一心奉請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儀軌(拜觀同上)
  無結集人名。

一心奉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唐玉華寺沙門釋玄奘譯。
  初分緣起品第一。佛住鷲峯。四眾菩薩俱於師子座上。佛自敷尼壇。結加趺坐。入等持王妙三摩地。起定。觀十方。一切毛孔。出無數光。照大千界。乃及十方一切佛剎。遇斯光者。必得菩提。又演常光。出廣長舌。襍色光現寶蓮華。有化佛演般若。聞者必得菩提。復入師子遊戲等持。令此大千及十方剎。六種動。惡道離苦。生人天。同來佛會。佛現本色身。令此界有情。悉皆覩見。諸天散華成華臺。量等大千。此土莊嚴猶如極樂。又從面目放光照十方土。令彼此有情。互得相見。十方諸剎大菩薩各奉佛命。寄千莖金色蓮華。佛受諸華。還散名土。華臺諸佛。說大般若。必得菩提。此界猶如眾。蓮華世界普華如來淨土。
  學觀品第二。佛告舍利子。菩薩欲於一切法等覺一切相。當學般若波羅蜜。謂以無所得而為力便。能滿六度。以要言之。世出世法。皆但有名。實不可得。菩薩於名所名。俱無所得。以不觀見。無執著故。如是智慧。勝聲聞智慧不可比。以能成勝事故。聲聞如螢。菩薩如日。從初發心乃至菩提。常與二乘。作真福田。已報諸施主恩。
  相應品第三。謂與一切蘊處界乃至無上菩提空相應故。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亦不見若相應若不相應。善立有情於涅槃界。魔不得便。煩惱伏滅。佛菩薩護念。設有罪業。轉現輕受。不見諸法與空相應。不見空與諸法相應。畢竟不起慳貪犯戒忿恚懈怠散亂惡慧障礙之心。六度任運現前。無有間斷也。
  轉生品第四。舍利弗問。般若菩薩。沒何處生此。沒此生何處。佛答之。比丘新淨衣獻佛。發無上心。佛為授記。有無量有情。願生十方淨土。亦記之。
  讚勝德品第五。舍利目連迦葉善現等。同讚菩薩般若。佛印成之。
  現舌相品第六。佛現廣長舌放光照諸剎。菩薩諸天雲集供養。化成臺葢。徧覆佛土。遂有悟無生忍授記成佛者。
  教誡教授品第七。菩薩但有名。般若但有名。如是假名不生滅。不在內外中間。菩薩於一切法。名假法假教授假。應正修學。菩薩於一切法。住無分別能修六度。乃至三智。善達實相。復次於名假施設。法假施設。如實覺。不著色乃至不著方便善巧。以一切法無所有。能著所著著處著時不可得故。佛問即色等是菩薩否。離色等是菩薩否。善現答之。諸法不見法界。法界不見諸法。諸法不見諸法法界不見法界。非離有為施設無為。非離無為施設有為。心不驚不恐不怖。亦不沈沒。亦不憂悔。
  勸學品第八。舍利弗問頂墮。答言。無方便善巧。住三解脫而起想著。是為順道法愛。如宿食為患。善現又言。菩薩若學般若。則為遍學三乘。亦於三乘法皆得善巧。
  無住品第九。菩薩應以本性空。觀一切法。作此觀時。於一切法。心無行處。是名無所攝受三摩地。
  般若行相品第十。何者是般若自性。乃至自性相亦離相自性。相自性亦離自性相。菩薩應如是學便近一切相智得身語意清淨。得相清淨。不墮胎生。不生惡趣。乃至菩提。常不離佛。若於色住想勝解。便於色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及當來苦。
  譬喻品第十一。善友之相。雖說一切法不可得。而勸依此法。勤修善根。不令回向二乘。唯令證得一切智智。
  菩薩品第十二。菩提不生。薩埵非有。故無句義。是菩薩句義。如空中鳥跡句義。幻事等句義。
  摩訶薩品第十三。於大有情眾而為上首。
  大乘鎧品第十四。不擐功德鎧。是為擐大乘鎧。以一切法自相空故。
  辯大乘品第十五
  讚大乘品第十六。菩薩住此三世平等相中。精勤修學一切智智。無取著故。速得圓滿。
  隨順品第十七。若大乘。若般若。其性無二。無分別故。
  無所得品第十八
  觀行品第十九。色等皆入不二無妄法數。
  無生品第二十。非於無生法中。見有六趣受生差別。非於無生法中。見有諸佛證無上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但隨世間言說施設。乃至於不生法起不生言。此不生言亦不生。
  學道品第二十一。以有所得而為方便。著三輪而行施者。名為世間三輪清淨。以大悲為上首。所修施等。普施有情。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於一切有情。同共回向無上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無所執而行施等。名出世間波羅蜜多。若菩薩聞說般若。心無疑惑。亦不迷悶。當知住如是住。不離大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