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八十不共之法。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六十八法。六十八者。十力。四無畏。三念處。大悲。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如來獨得 如來事品。十八事最妙最上。因百八十法而成 讚歎品。阿難偈讚 付囑品。十法持此經。書寫供養乃至修行十法。

一心奉請佛說諸法勇王經。及一切法高王經。諸法最上王經(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第三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等譯。
  佛在竹林。新出家比丘。問畢報施恩事。佛以入僧數修僧業得僧善利答之。次問發大乘心。佛言不在三法。三問。三止之。佛放白毫光。照大千界。眾集。舍利弗三請。佛為說阿耨達池喻。廣顯發心功德。謂無能報恩者。唯漏盡及發心耳。次較持經功德。為發心者說性空法。魔軍落地。佛亦勅其持經。

一心奉請佛說施燈功德經(拜觀同上)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告舍利弗。有四種勝妙善法。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若七眾以燈供養。福不可思議。於現在世。得三種淨心。於臨終時。得三種明。又得見四種光明。便生三十三天。於五種事而得清淨。還生人中。出家持戒。又得四可樂法。四種清淨。又若住大乘施燈明者。世世得八種可樂勝法。八種無量勝法。又以燈施說法者。得八種無量資糧。又見他施燈生隨喜。得八種增上法。又歎五法難得。一人身。二信法。三出家。四具戒。五漏盡。次偈讚發大心為最。

一心奉請浴像功德經。及佛說灌頂經。佛說灌洗佛經。佛說浴像功德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第二西晉沙門釋法炬譯。一名灌洗佛形像經。第三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一名摩訶剎頭。第四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惟聖堅譯。云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以香水浴像。
  佛在靈山。清淨慧問涅槃後云何供養。佛言供舍利弗如芥子。得十五功德。應用香水作壇浴之。

一心奉請佛說菩薩行五十緣生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文殊說前世功德。今致相好。

一心奉請佛說內藏百寶經(拜觀同上)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文殊問漚和拘舍羅所入事。佛答以隨世示現。其實佛無種種事也。

一心奉請佛說最無比經。及佛說希有校量功德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第二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少發菩提心一節。
  佛為阿難。較量三歸功德。不可思議。次及十善八關五戒式叉摩那戒尼戒比丘戒。乃至發菩提心功德。轉勝不可思議。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拜觀同上)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舍利弗欲問法。佛言。若從文殊但問怛薩阿竭署。因緣法名。未悉其事。舍利目連作禮。請問菩薩摩訶僧那僧涅。佛言怛薩阿竭署者有四事。一發意。二阿惟越致。三菩薩坐於樹下。四具足佛法。迦葉等各至學署法門。次五百婆羅門來問法。

一心奉請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十方大士問。菩薩有癡有黠。佛言校計為黠。不修校計為癡。因廣說五十校計法。

一心奉請入定不定印經。及不必定入定入印經(拜觀同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佛在鷲峯。妙吉祥問退不退行。佛言。有羊車行。象車行。日月神力行。聲聞神力行。如來神力行。前二有退名不定。後三行不退名定。

一心奉請佛說謗佛經。及佛說決定總持經(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呪作華言。
  佛在靈山。有十菩薩七年勤修陀羅尼。心苦不靜。捨戒還家。不畏戒菩薩。為彼請佛開化。佛言其曾謗法師。久受惡報。已七百世勤修無尅。次另說陀羅尼。令仍出家。七日住於慈悲無常念佛三昧。即見十方千佛。惡障盡滅。獲陀羅尼。得不退轉。次重戒人。於善惡法師。失命身死。不應見其過。而以應具四種淨法釋之。并略修陀羅尼法。

一心奉請佛說象腋經。并佛說無所希望經(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第二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一名象步經。
  佛在靈山。舍利弗偈歎安樂德。佛放身光集眾。觀文殊而微笑。文殊啟問。佛唱經名。阿難問。佛讚許。文殊又問。佛為說六度及六三昧。次明欲入此經。如入虗空。六十增上慢比丘欲從座去。舍利弗留之。更請問佛。佛為解釋。令大眾獲益。增上慢者得證。佛答文殊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進。次明信解者得二十功德。并說往古金剛幢。以呪療眾生病。

一心奉請佛說甚深大迴向經(拜觀同上)  劉宋出祐公錄。
  佛在祇園。明天菩薩問。云何修少善獲大果。佛言。應於去來現在佛所。修慈身口意行。所謂隨喜歎善。又於去來現在諸眾生所。修慈身口意行。所謂十善戒。以此功德。共一切眾生。迴向無上菩提。

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