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於後夜入是三昧。文殊等二十童子。分往十方。同十方大士來。佛出定。文殊問十種智難信。佛以六喻明之。智輪問十智義。佛為釋十智因緣。得成十力。次明三世諸佛。皆觀菩提樹七日七夜。如斯方便。即是不可思議如來深境界。次種種問答。明諸佛不思議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境無二無別。依六根六塵而示平等無差別義。

一心奉請佛說無極寶三昧經。及寶如來三昧經(拜觀同上)  西晉北天竺沙門竺法護譯。第二東晉西域沙門祇多蜜譯。
  竹園周帀生文陀般華。華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薩問法。如文殊。百日之中。六道受樂。佛入寶如來三昧。感十方諸佛。遣菩薩來會。天龍八部皆集。舍利弗與寶來菩薩。及文殊彌勒等。種種問答法要。羅閱菩薩。請眾菩薩受供說法。與佛遙相酬唱。

一心奉請佛說金剛三昧寶性清淨不壞不減經(拜觀同上)  一名金剛清淨經。附三秦錄。
  佛在毗耶離大林精舍。自詣法座。敷尼師壇。次第入十三三昧而起。放徧身光。入面出頂。彌勒問法。佛言入首棱嚴三昧。修百三昧。乃入金剛三昧成佛。

一心奉請寂照神變三摩地經(拜觀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靈山。眾集。賢護問法。佛答以寂照三摩地。能令菩薩一切諸法皆得圓滿。文來未全。

一心奉請大方廣師子吼經。及佛說如來師子吼經(拜觀同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佛在日月宮中。比丘菩薩俱。遣勝積菩薩往北方歡樂世界法起佛所聽法。勝積至彼。禮已却坐。法起故問。汝從何來。勝積默無言說。大眾生疑。法起如來微笑放光。十方雲集。電鬘菩薩問笑因緣。法起如來略說諸法實相。本無言說。淨身菩薩問。若無言說。是真說者。瘖亦說也。佛言。瘂默不瘂默。皆說法而不知。如生盲人。處日光而不見。眾生一切音聲語言皆入四無礙智。欲求法者於自身求。欲求菩薩。以五蘊求。於是大千震動。佛更出廣長舌相。普告大眾。釋迦牟尼即我法起。

一心奉請出生菩提心經。及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竹林精舍。迦葉婆羅門。夢大蓮華中有月輪。又見丈夫放光普照。次日問佛。佛為說一切智利。及說偈勸發菩提心。次分別三種菩提。次示四攝法。次示天行梵行聖行。次說破魔眾會陀羅尼。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及伽耶山頂經。佛說象頭精舍經。大乘伽耶山頂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第三隋北天竺沙門毗尼多流支譯。第四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諸法甚深三昧。諦觀諸佛性相。文殊知之。即問云何發心。佛以無發是發義答之。月淨光德天子問。緣何行菩薩道。文殊答。大悲為本。大悲以直心為本。直心以等心為本。等心以無別異行為本。乃至正觀以堅念不忘為本。共十六句。又四心能攝因果。一者初發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轉心。四者一生補處心。作眾譬喻。次定光明主天子問菩薩略。文殊答方便智慧。又助道斷道。隨智勇行菩薩。問菩薩義。菩薩智。文殊答。義名無用。智名有用。復語天子。有十智十發十行十思惟。十治法。十善地。十隨法行。

一心奉請佛說文殊尸利行經。及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文殊巡行比丘房。舍利弗坐禪。後至佛前。互相問難。顯示阿羅漢義。五百比丘不忍。起坐而去。更說法要。五百還來。四百證果。一百墮獄。佛言。此百比丘。若不聞此法。應墮獄一劫。今聞法故。暫墮即出生兜率天。至彌勒成佛時。初會便得證果。不聞此法。雖聞四禪四定。不能解脫煩惱生死。聞已疑惑。猶勝不聞。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佛為文殊。說大乘四諦及三十七品法。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住法界光明菩薩宮。比丘菩薩天子俱。佛入普徧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數菩薩雲集。妙吉祥菩薩在東方寶幢佛剎。勸慈氏菩薩同來。慈氏不來。辯吉幢亦不來。妙吉祥乃入無垢普光三摩地。現大神變而來佛所。普華幢天子問修何法。得如妙吉祥神通事業。佛以四種四法答之。又問妙吉祥發心久近。佛亦答之。次有徧照藏菩薩入會。與迦葉問答。次普華幢再問妙吉祥最初發心。佛具答最初發心轉女成男因緣。普華幢又問菩薩行法。佛令妙吉祥為說四念處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覺支等。

一心奉請商主天子所問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靈山。商主請文殊說法。文殊為說一百十九智。又作種種問答。又說種種菩薩行。又問佛無生忍義。佛授菩提記。

一心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