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也。僧祇云。五篇者。一夷二殘三提四尼五言。為五篇。夷者。四波羅夷重罪。比丘四條。比丘尼八條。殘者。十三僧殘。比丘十三條。比丘尼十七條。提者。三十尼薩耆。九十波逸提。比丘百二十條。比丘尼一百八條。尼者。四提舍尼。比丘四條。比丘尼八條。吉者。突吉羅。即一百眾學。比丘一百條。比丘尼一百條。突者。惡也。吉羅者。作也○七聚者。一棄。二眾殘。三醜惡。四墮。五可呵。六惡作。七惡說。破此等戒。則為多缺犯業。
  優婆塞戒輕重垢業。或菩薩戒不能清淨如說行業。前後方便汙梵行業。
  優婆塞。此云近事男。謂在俗親近三寶。盡壽持五戒者也。五戒者。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食肉。又報恩經云。優婆塞有五戒。一不得販賣畜生。二不得販賣弓箭刀杖。三不得沽酒。四不得壓油。天竺麻有蠱故。五不得大色染業。外國染皮傷蟲○四分云。前四波羅夷法。十三僧伽婆尸妙法。二不定法。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九十波逸提法。四波羅提提舍尼法。一百眾學法。七滅諍法。比丘所受。此皆屬比丘戒。若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出梵網經○前後方便。即大小便利。或不依律規所行故也○梵行淨行也。汙穢清淨之行。安得無業。
  月無六齋懈怠之業。年三長齋不常修業。
  每月六齋日。初八二十三日。天王使者巡案善惡。十四二十九日。天王太子巡。十五三十日。天王親巡○年三齋月。正五九月是也。天以大寶鏡。照四大部洲。正五九此三月。正照南贍部洲故。宜持齋修福。
  三千威儀不如法業。八萬律儀微細罪業。不修身戒心慧之業。
  纂要云。三千者。四重十三僧殘。二不定。三十尼薩耆。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一百眾學。七滅諍。共成二百五十戒。各有行住坐臥四威儀。合為一千。循三世為三千○八萬律儀。首楞云。四威儀中。各有二百五十戒。成一千。對三聚戒各一千。成三千。配身口七支。成二萬一千。復配貪嗔癡等分。為八萬四千。細行亦即此。但言其八萬者。舉大數耳。
  春秋八王造眾罪業。行十六種惡律儀業。於諸眾生無愍傷業。不矜不念無憐愍業。不拔不濟無救護業。心懷嫉妒無度彼業。於怨親境不平等業。
  八王日。提謂云。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八日。天地鬼神陰陽交代。故言八王。四天王案行。以比諸天民隸。有福增壽。有罪減算。若冐冥無知。不預作善。収付地獄。如來拔苦。勸修齋戒。令其得樂○十六種惡律儀業者。一屠兒。二魁儈。三養猪羊。四捕魚。五獵師。六網鳥。七捕蛇。八養鷄狗。九呪龍。十作賊。十一捕賊。十二獄吏。十三婬女家。十四沽酒家。十五洗染家。十六壓油家○嘉善而矜不能。即愛老憐貧之事也。乃至拔濟救護等事。一總不為者。此皆不善業力之深故也。
  耽荒五欲不厭離業。或因衣食園林池沼生蕩逸業。或以盛年放恣情欲造眾罪業。或作有漏善迴向三有障出世業。
  五欲者。財色名食睡也。不厭離。正是耽荒。所以為業○作善而迴向三有。是修人天福報。福盡還應墮落。便非大乘因果。故曰障出世業。故曰有漏善。三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即三界之因果不忘。故名有。既謂之有。安得無漏。有者。謂因屬有漏果。係有為有生有死故。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發露。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如上廣舉業相懺悔已竟。下文發願。誓不更犯。而求成福慧等如文。
  願某等承是懺悔無明等罪諸不善業。盡皆消滅。所生福善。願生生世世滅五逆罪。除闡提惑。如是輕重諸罪惡業。從今已去乃至道場。誓不更犯。
  闡提業。从惑而起。故曰闡提惑。
  常習出世清淨善法。精持律行守護威儀。如渡海者愛惜浮囊。
  浮囊。即今涉海者繫葫蘆。帶于腰。以渡海者相類也。浮囊本非我身。然為愛我身故。不得不愛惜浮囊。如修涅槃者。我身亦非我有。然必借身以修性。則不得不為性以檢束身心。故須精持律行。守護威儀。愛惜浮囊者似之。育王譬喻經云。昔行人見彼路傍有一死人。天神下來散華屍上。以手摩之。行人問其故。天神答曰。是我故身。前生之日。孝順父母。忠信事君。奉敬三寶。受師父教。令我生天。良由其恩。故來報耳。前行又見一死人。惡鬼鞭之。亦問其故。鬼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忠不孝。種種非為。令我惡報。故來鞭耳。觀此故身為浮囊。詎可不慎。
  六度四等常標行首。戒定慧品轉得增明。
  六度四等。為萬行之首。故云常標行首。戒生定。定生慧。故曰轉得增明。又戒定慧。謂之三學。修惑戒。如去捉賊。定如去縛賊。慧如殺賊也。
  速成如來。
  四字直管至八自在我句。
  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者。一足下平安。二足下千輻輪相。三手足指長勝餘人。四手足柔軟。五手足指合縵網。六足踉滿足。七足趺高好。八伊尼延鹿王腨。九立手摩膝。十陰藏如馬王。十一身縱廣等。十二身毛上生青色柔軟。十三毛向上右旋。十四金色光。十五身光面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