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賢善首菩薩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
  大覺慈悲方便慧  巧將一法被三機  說此正宗法義畢  會中俱得入玄微  爾時賢善首菩薩  欲使流通末世時  即從座起諮陳佛  先讚如來具大悲  已悟覺心修習意  未明言教復何為  此之經教名何等  末世眾生何奉持  修習得何功德分  終久流通何所歸  有人持此經名句  使我如何衛護之  名句文三無記法(准小乘宗。名句文三是無記。無記屬有漏也)  豈於煩惱作能治  持法功能前已說  持經福分願除疑

  第二 五 述能說能護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
  佛告善男諸佛子  此經不是小因緣  百千萬億恒沙佛  法報融通之所傳(後佛無別法。皆是過去一切佛法。故云傳也)  智身多一元相即  不可單局在一邊(有云。報身一向有為。是一邊也)  即一之多諸佛□  即多之一釋迦宣(准佛地論。受用身亦即釋迦也)  三世如來所守護  十方菩薩所依傳  十二部經清淨目  除却華嚴難比肩  法華妙典傳菩薩  般若深經付釋天  唯有華嚴兼此教  世尊自護在心前(上四經皆本文述自)  良以推窮徹妄本  須因照了洞真源  故佛喻之為眼目  實由道理貫群證

  第三 三 述經名字

  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祕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佛當時。但直隨問說法。不標題目。故說法了。菩薩問之。後結集人。方於此中取此名字。於卷首題之也)。
  經號大方廣圓覺  圓明覺是陀羅尼  亦是修多羅了義  決了諸經根本疑(上二名。如題中釋)  亦名祕密王三昧(此云正思。即真如三昧也。起信論云。是一切三昧本故)  隨器異聞須正思  亦是如來決定境  妄除覺顯本圓知  如來藏性成差別(文中。具述真妄義故)  智全隨順(幻滅滅故。非幻不滅等)識令違(無始幻無明。皆生於圓覺妙心。乃至五道計我。起愛造業受報等也)  我令依義安名字  汝□即將顯義持

  第四 二 明受持所至處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是經唯顯如來境(問文中。亦說無明及造業。何言唯顯佛境。下句答。照佛境方見無明本也)  故見無明似夢人  唯佛如來能盡說  三重法界洞圓真  依此修行漸進者  必歸佛地出沉淪  迷於本覺成諸幻  幻盡元來是法身

  第五 三 述答奉持問

  顯正唯大乘。兼小機亦益。稱此悟入為持。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羣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虻蝱及阿脩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此大乘經名頓教  頓機遇此即心開  亦攝漸修諸品類  皆熏覺性遏輪迴  或即六根皆淨妙  此生功德似如來  或降貪愛專求悟  日月資熏結聖胎  譬如大海無際□  百川流注不曾洄  修羅乃至蚊蝱等  飲者皆除渴乏灾

  第六 九 讚經功德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從此挍量功德分  或聞或信或能宣  聞之生福(故以施寶之福校量)說之智(故。以度人之智校量)  信之福智宿因緣(故以福慧校量)  假使有人以七寶  積滿三千之大千  施佛法僧貧病苦  思量此福數無邊  不如聞此經名字  及一句義在心田  生福還將福比校  等於流類事相連  有人教化凡夫類  百恒沙數具隨眠  皆令證得阿羅漢  斯人智德實難詮  不及僧人於此教  宣揚半偈揭人天  優劣利他俱屬智  小中圓頓(此經)勝多偏(百恒沙得阿羅漢也)  若有聞名能的信  即驗己於多佛前  種諸□慧聞斯義  凡地能超小聖賢  聞名信者聞圓覺  信我身□覺本圓(的信如斯。無分毫疑。始名淨信。非聞經題經句。便名為信若的信身中覺圓。即必無身無我一切法。的所見一切。念念是自妄情所變。則必欲息妄求說。故知非於一佛二佛修善也)  分別惠惟及句義  所思所說悉皆然  我相本空名半偈  佛身本具足為全  若實如斯的信解  因何肯受妄情牽  即知吞食金剛者(〔第〕出華嚴經)  決定終須出蓋纏  想取此人功德分  豈將羅漢欲齊肩

  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