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第一  剎那後念法第儔(儔輩伴也。等流類也)

  次四述證道

  (初半覺前非餘正明證相)。
  方知照覺俱名礙  將眼看眸(眼中睛也)實可著(覺照於覺。將眼看眼故。可羞於愚癡也。眼不自見不妨現見。如性不自覺。不妨常覺。故下云。常覺不住是也)  常覺不妨常不住  照與照者一時休  智於所緣無所得(唯識見道頌云。若時於所緣。智都無所得)  離能所取迥然幽(頌次云。離二取相故。爾時住唯識。此下將唯識長行。和會此經云)  常覺(此經)即無分別智(彼論文也)  不住(此經)何關戲論收(彼論自釋。頌中無所遠離種種戲論法故。即此經不住字是也。無所得。亦是不住之義)  爾時得住圓明覺(彼論云。爾時得住真唯識性。識性即此圓覺也。今順經宗。故云覺矣)  智與真如等廓周(彼云。智與真如平等平等)  如日照空珠照體  亦如人自斷其頭  智日真空無二相  心珠本照離因由  礙心自滅於心礙  滅已即無被滅讎(有人滅我。彼即如讎。今不然也)

  次三偈將前證道。對後教道。會通華嚴

  華嚴初地經文說(初地經云。得經論智)  教證二道地中優(優勝也。天親十地論釋之。開為九對。證一一云。教道證道說二道。入地方勝。故今云優)  證道甚深成教道  天親造論九九重□  照時只為亡能所  徧照無邊百億□(彼經云。此見多百佛土王多百世界)  悟佛教文離字句  得經論智轉勤求  今經雖略還同二  當知聖理所讚流  前是證門後是教  二皆不住即更收(不住二。即二道圓也。教即證。證即教。更互相即故。更互相收也)

  次別釋教道

  如人以指標初月  智者看天月似鈎  遇滯指端不見月  二途俱失轉成疣  理於心地非於語  語裏求真豈可搜  月在空天不在指  指端覓月實悠悠  如斯不住言兼證  方可名為法病瘳(瘳者。病差也)  此入地人隨順覺  照真慧日已膢膢
  善男子。一切鄣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虗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前辭曠劫塵勞界  創入如來法性中  一向離凡唯聖道  一心稱理脫樊籠

  次通聖中因果之異

  今成佛果融凡聖  故與因門有異同(同者。同聖清淨之理異者。該於凡垢等)  全合自然常究竟(自然是本覺。全合者。不住始覺故。名究竟覺也)  不俱識智故圓通

  次正述佛果之相

  一切鄣礙即靈覺  一切真如悉混融(釋初總標之句。以下釋十對二相不異)  念力存亡俱解脫(一也)  法界成破總真空(二也)  愚智邪正成般若(三四也)  無明真性並尊崇(五也)  戒定貪瞋皆梵行(五六也)  冥途地獄等天宮  情與非情(國土)一法性(却述七也)  有性無性證圓宗(九也)  一切齊成無上道  更何煩惱可塵蒙(十)

  後總擇而結位

  法界慧光常照了  故令諸相等虗空  此是如來隨順覺  毗盧果位大威雄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可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地位隨緣雖等級  修時不得筭途程  稱性本無分別念  不妨階品自增明  佛言汝等諸菩薩  及未來時眾異生  居一切時勿起念  妄心亦不息教停  住妄想中不了別  於無了別亦妄情  世尊自說安心法  南宗北祖不應爭  彼諸眾生聞此法  信解受持心不驚  是則真名隨順覺  聖賢位地豈難成  此人已供恒沙佛  植諸德本福充盈  佛自與他明授記  一切種智是其名

  至心懺悔

  眾等前來依天皷教。總相運於邊法界眾生等清淨三業。普懺悔竟。今當復以次下經文。還依天皷。別明觀行。觀察罪業根源。蕩除細惑。泯於諸見。而為懺悔。時諸天子。聞是語已。得法曾有。心大歡喜。而問之言。菩薩摩訶薩。云何悔除一切過惡。爾時天皷。以菩薩三昧善根力故。發聲告言。諸天子。菩薩知諸業不從東方來。不從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來。而共積集上住於心。但從顛倒生。無有住處。菩薩如是決定明見無有疑。惑諸天子。如我天皷。說業。說報。說行。說戒。說喜。說安。說諸三昧。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說我。說我所。說眾生。說貪恚癡種種諸業。而實無我。無有我所。諸所作業。六趣果報。十方推求不可得。諸天子。譬如我聲不生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