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未熟用權蘇息(四)
  初機劣未堪(余)  二緣了不徧(涅)  三三因俱局(若)  四結用權意(所)

次防末代權實竝明(三)
  初却示一代顯頓(又)  二示大經帶權(涅)  三斥客權實俱迷(若)
二別示涅槃權實文(二)
  初客問(客曰)次主答(二)
  初通答(余曰)二別答(五)
  初權實并明(如)  二一向權(若)  三一向實(若)  四泛例權實(他)  五終舉實文斥他(如云)

  三結斥(此世人下)

○次依現未直立圓融(十)
初明二經顯實(二)
  初法華顯實(如二)  次涅槃顯實(故涅)

  二令依二經破立(今搜)  三斥他不曉教義(他不)  四斥他反自疑心(信)  五示生佛一體(故)  六曉諭無差之旨(以)  七結斥不知權實進否(故)  八重示立論所以(余)  九重約大小判斥十結斥勸信(二)
  一約法(故子)二約喻(二)
初事理相對(五)
  初立喻(是)  二合法(雖)  三約法斥他(若)  四直示法體(故)  五以事理結(此)

次事理各論(三)
初喻(二)
  初唯理(若唯)  二唯迷(若唯)

  二約有情略合(情)  三以無情例合(無)
○二釋智論無情法性(二)
  初客難(於是)次主答(四)
  初斥世謬傳(余)  二泛通其義(汛)  三客反徵(客曰)四廣徵各(五)
  初客斥(余曰)  二約佛即法徵(理)  三佛法相須徵(不)  四以即否定大小(是)五廣以異名難客(五)
  初總真定如法性(故)  二難真如(若)三難法性(二)
  初牒計(若)次引經難(四)
  初證有報佛性(何)  二證有應佛性(又)  三證有法佛性(又)  四誡勸免迷(請)
四正示名體同異(二)
初名異體同(二)
初體同(二)
初□□□□□□(二)
  初正釋(故)  次引證(故佛)

次法性與真如同(三)
  初引文示義(華)  二例餘名(所)  三結斥(故)
二義異(二)
初廣明義異(二)
  初泛約三類明異(然)  次別示從因所以(所)

次的示涅槃佛性(二)
初徧名之意(二)
  初正明經義(涅)  次斥世不了(世)

次性徧所由(三)
  初由煩惱心(又)  二由生死色(子)  三結由心色一如(何)
次名同體異(三)
  初結前生後(故)  二引示名同(故)  三勉釋舊疑(子)
五總示世失(三)
  初牒計(故)  二斥失(則)  三觀生新解(子)

○三釋三因種徧(二)
  初客難(切)次主客(五)
  初原他不决之由(余)  二定今開導之法(余)三主問攻通(二)
初攻解(八)
  初約佛性(問)  二約無常(問)  三約唯心(問)  四約眾生(問)  五約佛土(問)  六約果成(問)  七約真如(問)  八約譬喻(問)

  次攻行(問行)

四示立問之意(二)
  初略示(如)次委示(二)
  初客問(客)次主答(四)
  初示問意該攝(余)  二約對鈍根(為)  三及對六即(及)  四復示互融(應)

五客述信解(三)
初五番徃復領大教之旨(五)
第一番(二)
  初客述(客曰)  次主徵(余曰)

第二番(二)
  初客述(客)  次主徵(余)

第三番(二)
  初客述(客)  次主徵(余)

第四番(二)
  初客述(客)  次主徵(余)

第五番(二)
初客述(四)
  初領二無差別(客)  二領諸教大旨(世)  三領果德之意(了)  四領佛現之由(應)

  次主印證(余)
二二番徃復審修證之法(二)
第一番(二)
  初客問(客)  次主答(余)

第二番(二)
  初客問(客)  次主答(余)
  三客重仰慕誓為仗託(客曰善哉)

○四釋屢聞別見(二)
  初客疑次主釋(二)
初推原諸師過由(二)
初約法斥(四)
  初不知大小(余)  二亡佛圓宗(亡)  三傳習之謬(謬)  四不曉出沒(專)

  次約喻斥(如)

  次令反問諸師(忽)
○五終酬四教判情性(四)
  初客問(客)  二主却(余)  三客并問(客)四主許示(二)
  初許(余)次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