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金剛錍科
 宋 仁岳撰
  

  科金剛錍序

    宋 雲間沙門 淨岳 撰
  科分大經章段。起自關內憑小山瑤。前代未聞也。吾祖章安作疏益詳。至荊溪將迦葉品分正緣了。別指方隅。則權實進否曉然而明。可謂善乎派深。良哉析重也。余復以佛性周徧三千具攝而分今文。分而又分。賓主問答。引文釋義。略無混亂。雖短脛亦可以厲法流孺子。敢當荷負矣。或曰猶牧女之添水。將非澆漓於乳味乎。不然乳益乳也。苟能鑽搖醍醐可獲。豈仍乳而已耶。
科文分(二)
初總題(二)
  初正標題  次述人號

次別文(三)
初序分(二)
初通敘佛性旨歸(四)
  初積學潛心(自)  二意成解行(恐)  三喻法顯要(萬)  四思修則契(若)

次別敘今文緣起(二)
  初假夢(曾)  二寄客(仍)
二正宗(二)
初正示佛性體周徧(二)
初略領客問(二)
  初問(謂)  二領(余)

次廣釋客難(五)
初釋涅槃瓦石佛性(四)
  初釋非性文難(客)二主約大小教判(二)
  初縱(余)  二判(然)

  三客迷部難教(客)四主復宗大小教釋(二)
初明涅槃進否權實(二)
  初斥他不解(余)次明今立宗(三)
  初示立意(今)  二正立宗(今立)三引經釋義(二)
初釋迦葉品(二)
初佛性進否(二)
初正釋(二)
初引示正因性(三)
初約因明正性(三)
  初引文(經)  二釋義(請)  三結在因(既)

  二約果明正性(次)  三兼前雙結(豈)

次引示緣了性(二)
初迦葉難(二)
  初示難意(由)  二引經文(故)

二如來答(三)
  初標二引(二)
初先順問答(六)
初權順問(三)
  初引經(先)  二反難客(今)  三示經意(故)

二正因結難(二)
  初引經(故)  次出經意(佛)

三迦葉竝空
  初標示引經(迦)  次明經竝意(迦)

  四敘佛捨喻從法(佛)  五復釋結難示正因徧  六復釋捨喻示緣了局

次復宗明空(四)
  初示意(次)二引經(二)
初破邪計(十)
初破心所(三)
  初引經(初)  二釋義(語)  三斥世同邪(世)

二破光明(二)
  初引經(復)  二斥世同邪(世)

三破住處(二)
  初引經(有)  二斥世同邪(世)

四破次第(二)
  初引經(有)  二斥世同邪(世)

五破三處(二)
  初引經(有)  二斥世同邪(世)

六破可作(二)
  初引經(有)  二斥世同邪(世)

七破無礙處(二)
  初引經(有)  二斥世同邪(世)

八破與有竝合(二)
  初引經(有)  二斥世同邪(世)

九破器中(二)
  初引經(有)  二斥世同邪(世)

十破指處(二)
  初引經(有)  二斥世同邪(世)
  次總斥無常(佛)

  三釋邪正(故)  四結復宗
三結斥(三)
  初斥同邪計(世)  二斥同迦葉(云)  三斥謬斅習(世)
  次結斥(此)

  二教之權實○

  二泛示諸文○

  次依現未直立圓融○
  二釋智論無情法性○  三釋三因種徧○  四釋屢聞別見○  五酬四教判情性○
  二仍約三千顯具攝○

  三流通○
○次教之權實(二)
初正示權實(三)
  初帶權(況)  二說實(若頓)  三釋帶權意(欲)
○次泛示諸文(二)
初佛性進否(三)
  初通標(故涅)二別列(四)
初報應佛性(三)
  初引經(如)  二試質野客(子)三預防轉計(二)
初難主有果性(二)
  初以果德難因性(若)  次以因性難果德(又)

  次難但有法性(若)
二四句辨性(二)
  初引文(又復)  次難不了(子云)

三五味難性(二)
  初引經(又)  次難不了(何)

四道品見性(二)
  初引經(又)  次難不了(為)
  三總斥(故子)

次教之權實(二)
  初客難(客)次主答(三)
初通示涅槃權實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