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所詣即是髓也。
  【科】若無四事法身不成。
  【科】是故讀者行者須知緩急無得謬指偏言僻意令行不周。
  【科】修行之來豈過集解而起方便行因得果果滿教他他機我應感應斯息自他同歸滅理真性。
  【科】今之一部意唯若是故此十章攝無不盡。

  【科】○第七喻疑顯正例者

  【科】此所學宗同稟一師文理相承終無異解忽遇僻者因問異答事不獲已而徵喻之。
  【科】問頓教有幾種。
  【科】答有漸頓及頓頓。
  【科】喻曰夫講貫之法先觀本文本文立名不可取異求異會釋仍須體同頓頓之名經論不出一家著述諸部所無若名體俱無修行何託若以頓頓是圓如圓圓等此義可爾既分二頓漸頓為圓更加頓頓為何所擬。
  【科】問此二位者斷惑何殊。
  【科】答二位不同若漸頓者初住已前四住先除若頓頓者初住已前圓伏五住登住已去圓破五住。
  【科】喻曰初住已前四住先除引證屬圓處處皆爾故圓教四念處云如冶鐵作器本為成器非為除垢麤垢先除非關漸次頓頓既云登住圓破即顯住前五住全在當知此義非別非圓圓則初住唯破無明不應入住五住俱斷別須住前五住全在住破四住行破塵沙登地方破一品無明故知非別離二別立無教可憑。
  【科】問二頓修成其相何別。
  【科】答漸頓觀者空觀先成頓頓觀者三觀俱證。
  【科】喻曰此甚違背一家教文既云漸圓是四教中圓應依六即判此圓位則不應云空觀先成何者五品即是觀行三觀六根即是相似三觀初住已去分證三觀如何乃云空觀先成又復不識見思先落似位之意若先成者何名似即頓頓既云三觀俱證為是何位若在初住與漸頓何別若在住前都無此理若云住前但伏初住俱斷諸教無文方成邪說。
  【科】問據何得知有二種頓。
  【科】答準玄文八教謂漸頓祕密不定漸又四謂藏通別圓此四兼前名為八教漸中既有最後一圓漸外又復更立一頓故知前圓但是漸圓別立一頓即是頓頓頻將此義以難他人他無對者唯我獨知。
  【科】喻曰依此所判則有多妨。
  【科】一者不識教名之妨別立一頓乃是華嚴最初頓部佛初成道未游諸會不從漸來直說於大大部在初故名為頓部仍兼別不得妙名豈以兼別之經翻為頓頓法華獨顯却號漸圓。
  【科】二者不識漸開之妨言漸開者準法華玄華嚴頓後別為小機不動不降施於漸教漸教之初先說三藏三藏教後彈斥洮汰方具用四故云開出故玄文中自鹿苑來至般若會皆名為漸豈此漸中有於圓教便名漸圓又玄第十漸頓判教自華嚴來至般若會皆有漸頓華嚴圓教與方等般若中圓圓既不殊亦應並名為頓頓何獨華嚴若方等般若中圓名漸圓者則華嚴圓教亦名漸頓何關餘部。
  【科】三者不識教體之妨若漸開出四如開拳為指唯指無拳合四為漸如合指為拳唯拳無指存漸則教唯有四沒漸則教唯有七俱存必一邊無體立八則體愜名寬。
  【科】四者抑挫法華之妨近代判教多以華嚴為根本法輪以法華為枝末法輪唯天台大師靈鷲親承大蘇妙悟自著章疏以十義比之迹門尚殊本門永異故玄文中凡諸解釋皆先約教判則三麤一妙次約味判則四麤一妙如何以麤稱為頓頓以妙翻作漸圓。
  【科】五者不識頓名之妨若從行為名圓只是頓是故舊題圓頓止觀若從味立稱則頓異於圓故判初味云高山頓說若將判味兼帶之頓以斥判教獨顯之圓一何誤哉一何誤哉。
  【科】六者違拒本宗之妨本師贊為獨妙學者毀為漸圓抑實揚權有何利益。
  【科】七者違文背義之妨經云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法華第一華嚴至般若名已說無量義經名今說大般涅槃經名當說依彼所判則已說第一何關法華。
  【科】如此獨知聞者掩耳。
  【科】問從漸開四并前但七何成八教。
  【科】答開出四已仍有一漸。
  【科】喻曰如前第三妨中足知迷誤彼既不知漸從鹿苑以至般若將何別立一漸教耶若知鹿苑至般若來約時名漸終不輒判四教中圓名為漸圓豈判法華劣於乳教。
  【科】問法華經部為是何頓。
  【科】知非頓頓。
  【科】喻曰此師非但不識頓漸之名亦乃不曉結文之意玄文釋前四味教竟次以漸等結釋法華云非頓漸祕密不定初云今法華是顯露非祕密是定非不定結非祕密不定祕密不定通前四時次云是漸頓非漸漸結非前頓後漸教。
  【科】言漸頓者約前四時漸中有頓頓中有漸今法華經迹門圓說與漸頓中其義不殊但異漸中漸耳。
  【科】言漸漸者鹿苑一方等三般若二。
  【科】頓中之漸即是別教與漸中漸其義不殊故不須簡頓中之頓同漸中之頓亦同法華是故頓教不須別簡。
  【科】故玄後文今法華迹門與諸經有同有異本門與諸經一向異。
  【科】同者謂諸部中圓異者謂諸部中兼於三教。
  【科】不見此意望聲釋義便謂法華但是漸頓非頓頓也。
  【科】文中只云非是漸漸何曾復云不是頓頓。
  【科】問復何得知法華是漸頓華嚴是頓頓。
  【科】答據法華中諸聲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