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中忍同頂者具觀四諦十六行相析玄亦云約初觀說至下更明減緣行義)  上唯觀欲苦  一行一剎那(此上忍合有一行二剎那心言一剎那此據滿說)  世第一亦然(上忍位中有二剎那一剎那盡餘一剎那在名上忍滿即入世第一今一剎那引入無漏故云亦然)
  今通前圖示及相違文相。
  
  中忍減緣行者若徧緣八諦修三十二行唯名下忍謂初依欲界苦修四行次例觀上二界苦亦四行又觀欲集四行次上界集四行乃至上界道四行若從前觀從後減至上界道諦下唯修三行不用最後乘之一行名為一周復從前觀從後減至第四番減上界道諦下道之一行到此能緣既無所緣亦減此道行與緣同名與緣同減故云減緣必減行(據初一行)減行不必減緣(據後三行)第五番減欲界道下乘行乃至最初欲界苦下空行總有三十一周皆名中忍位唯留一行并所緣苦境入上忍位(此位所留一行隨行者所宜如釋籤第四云云)是則上四下三七緣與初行同名行與緣同減故釋籤四云七周減緣二十四周減行(文)據理實有七周減緣三十一周減行法數誤列今別圖之。
  中忍緣行之圖
  
  十六行義如輔行三下(十七)析玄上具釋又上二界合一四諦者同一定地故以欲界現前比上而觀故(析玄五義備釋云云)此則伏三界四諦下惑至發真時故上二界同名比法忍智等又十六行行只是觀門涅槃疏亦名十六諦者取諦審觀察義故又此減緣行妙玄三(八)合作八番者以行從緣但約八諦為八周也四教義二云中忍作十番縮觀者約後七諦以行從緣為七周開欲界苦下所減三行為三周總為十番妙玄八(二十八)曰三番縮觀進成上忍者以三界不出四諦亦以行從緣減後三諦故曰三番諸文詳略赴緣不同學者不必固執而自困也此四善根有何勝利俱舍頌云。
  煖必至涅槃  頂終不斷善(釋籤四云忍位是進煖位是退頂是進退兩際猶如山頂(文)今云必至涅槃等者四教義二云問煖頂退者何云性地答此人雖造惡墮地獄一人受罪不復重入有性地善根故能得聖果文有云頂有三品上品不退)  忍不墮惡道(四教義二十二云下中二忍雖起煩惱惡業而不受三途猶受人天百千生若上忍成但有人天七生業在)  第一入離生(此一剎那即入見道故同見道離四趣生)
  餘有難文略釋于此妙玄三云但作二心觀於一行如似苦法忍苦法智是名中忍(文)釋籤四云彼四心同一行一緣(文)二心者忍智二心雖在世第一後心發真而得在中忍位中義亦通修故云如似似彼世第一後心故釋籤云四心者緣行各二故云四心妙玄約一故故有二也有云二心者二剎那中忍位滿云四心即四行減至一行一緣二剎那在有云四心者籤云於上忍中亦修四行更有問答請撿詳之玄籤以難讀者更考又釋籤四引論明修煖法從欲界至無所有八地各九品并一具縛總七十三人是則煖法通於三界涅槃經却云如是煖法是色界法非欲界有須知能修之人通於三界所發煖法依色界定發也籤引評家云盡是色界法住定地法(文)涅槃疏作三義釋云一多用定發煖法觀從多為言二據中間三界皆能發於煖法而色界居中故言色有三據處為語色發煖易欲界則難(文)。
  次明聖位分三(止)無學道(四果)。
  初果見理破惑名見道二果去重慮緣真破思惑名修道四果惑盡名無學道然初果位從世第一後心苦忍真明於八諦下發八忍八智總十六心有門以十五心名見道為初果向至十六心是修道初果攝析玄空門以十六心名見道為初果二果去方屬修道宗計不同不須和會今家雖多用有門高麗師欲令初學易解且準空門註見道是初果也八忍八智者俱舍頌云。
  前十五見道  見未曾見故  世第一無間  即緣欲界苦  生無漏法忍  忍次生苦智  次緣餘界苦  生類忍類智  緣集滅道諦  各生二亦然
  
  一須陀洹(止)又名聖位。
  預流者預入聖道法流金剛云入流或翻逆流逆生死流也此斷八十八使婆沙論云二十八使見道斷餘六十使修道斷(文)先達解云有二種根性若等觀四諦者見道斷八十八使若不等觀四諦者見道中唯斷三界苦諦下二十八使餘三諦下見隨修道斷論中自定見隨修斷者乃是鈍根。
  二斯陀含(止)故更一來。
  此果斷欲界九品思惑前之六品於初果之後此果之前須論家家今先明欲惑潤七返生死次通示超次根性後別釋家家之義惑有麤細故分九品無漏智力故經七生私以偈括之。
  初品潤二生  二三四各一  五六共潤六  第七斷三品(法數有圖輔行第六上解)
  所以須七生者成論云於七世中無漏智熟如服蘇法七日病消如歌羅邏等七日一變如親族法限至七代如七步蛇四大力故行至七步蛇毒力故不至八步惑力至七道力故非八(文)次示根性應云三三斷四超住次超三超中開四北峯云考俱舍析玄輔行等只超次二義開為二斷四超也。
  
  任斷之人非全無觀行但不及次斷勤加功行耳次斷者雖異任斷乃對超斷越次得名本斷者輔行(六上十)云本得非想即是已斷下八地思至十六心應名阿羅漢向但名阿那含者以凡地時有漏智弱但名那含若本斷九今名三向若七八品得名二果斷六品等名二果向斷五四等但名初果(文)須抑退者意令此人此生必定起無漏聖道故(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