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知法體所依須指想行二蘊若當體之體直須通指三經故玅樂云故所傳所詮皆所聞體能詮教體唯局教經故昔人不曉輒將教體同異為妨殊不知其教體法體能所不同通局有異致茲謬說以惑時情今直示之使如鏡像其義顯矣。

  四料揀者

  問能詮教體所聞法體既皆通一經何故教體乃指真中二理為所依體所聞法體却以阿難想行為所依體不指真中二理者何。
  答二體雖則皆通一經能詮教體以能詮所詮對分當體所依若所聞法體以能聞所聞相對而論當體所依能詮所詮皆所聞當體指能聞阿難行蘊為所依體。
  問所聞法體若指阿難想行二蘊為所依體佛世可爾滅後云何耶。
  答所聞法體唯佛世可論不通滅後以由佛說一切諸法流入阿難想行蘊中然後將此任持之法傳於貝葉之上不可以佛世而妨滅後。
  問若以三經為所聞體教經可爾行理二經如何所聞耶。
  答教必詮理即是理經諸教之中各明行位此即行經如玅樂云豈可阿難傳佛無詮之教故彼文理相稱之法是我所傳故下方云聞等。

  能詮教體

  聖人所說曰教機緣行之曰效既有教名名下必有其體所以肇云名有召物之功物有應名之實言教體者由根利鈍不同六塵悟入有異當體所依略須辨示佛世滅後同異須論今欲伸明聊分為四初所出文旨次佛世辨體三滅後辨體四料揀釋疑。

  初所出文旨者

  華嚴疏云大小乘中通明四法一聲二名三句四文取捨不同名有三說小乘三者婆沙云如是佛教以何為體一云語業為體乃音聲也二云名等為體即名身句身文身也廣如彼文又楞嚴經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入三摩地皆因聞中入又俱舍云牟尼說法蘊數有八十千彼體語或名皆色行蘊攝。

  次佛世辨體者

  若以十方此土對論塵塵無非佛事根根皆能悟入由根利鈍宜樂不同此方機緣多從聲入耳根最利是所堪宜餘根鈍故偏愛聞聲各逐方土各隨所宜或瞪目思惟或嗅香覺觸等是則六塵皆能悟道雖以方土入道不同所論教體並皆是一然教體者自昔宗計有二不同初語業師即執音聲一實為體三假乃是佛之作用不能開示眾生不得為體次名句師乃用三假為體一實音聲但依於展轉因故謂語起名名能顯義即是色法不得為體此之二說各執一邊則墮偏計應知教體須是一實三假四法和合方得為體故妙樂云和合之言不可欺也此意俱舍論中以評臧否如彼論云二師分諍不同今準正理論宗計二師皆取故正理鈔云案上二說各有所由諸論皆有兩緣之義未聞決判西方傳說具乃無虧何者若據以教攝機非聲無以可聽若據以詮求旨非名無以表彰然其教體雖通六塵以本求之別在音聲為體如玅樂云雖有滅後色經乃至名句行蘊所攝淨名香飯及以法行思惟悟等並以金口聲教為本由是知之於聲塵上一實三假和合而為教體玅樂復云若使一字一聲眼耳二識不俱則名句文皆不成就葢由此三皆從如來金口梵音之上屈曲建立若一實者毗曇三種色中可對不可見色收。

  三滅後辨體者

  亦乃不出一實三假為體但由一實則與佛世不同三假乃與佛世無異以由佛世聲為一實滅後色為一實黃卷赤軸是也若滅後未結集前梵音雖謝名句文三置在阿難想行蘊中然後結集方有紙墨之相故玅樂云有人不許滅後色經唯名云句屬於行蘊若其全不許見經初盡合改聞得此之意佛世滅後雖殊三假無別。

  四料揀釋疑

  問如上所明當體可見未審指何以為所依體耶。
  答今此教體所依即是事為當體理為所依何者葢緣理由教顯教謝理立今此能詮不出八教然此八教不離一實三假由是知之一實三假為當體真中二理以為所依。
  問此土聲塵可論一實三假餘塵還可說否。
  答餘塵亦明且如見色即是一實色有青黃豈非是名揀非餘塵此非是句纔有名句必依其文所言文者乃是文飾表彰亦有三假明矣。
  問佛世以聲為經滅後以色為經釋籤那云聲為佛事且據佛世義通滅後耶。
  答滅後如來梵音雖謝四依流通經者於此得聞故云義通滅後。
  問玅樂云有人不許滅後色為經唯云名句屬於行蘊若其全不許見經初盡合改聞若爾不許色經乃是黃卷赤軸何故以佛聲塵為妨却云改聞者何耶。
  答經初盡合改聞者若不許色應不許聲先因眼耳所得次方流入想行然後結集方乃成文既不許色亦不許聲若其然者應須改聞以由聲是可對色也。
  問淨名香飯及以法行思惟悟等並以金口聲教為本何故又云十方世界亦有嗅香覺觸瞪視而得悟者豈可聲教求其初耶此文不以聲教為初者何。
  答此乃他土此土對說此土雖有六塵悟道並以聲教求其本也他土雖於諸塵悟道不假聲教以為其初是故乃云豈可聲教求其初也。

  別佛成道

  別佛成道其義難明先輩雖則研尋曾未達其膚理予因暇日閱華嚴經偶得茲文洞明斯旨謹以抄錄留寄後賢令心不狐疑使文無滯塞自舊疑云秪一悉達太子金剛土臺成道其有四見不同何故玅樂乃云或云三世諸佛皆色究竟天成無上道並別佛相若其然者莫也別佛色究竟天成道非金剛土臺耶因此一文疑情[(立*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