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成之後五玅須修止觀起教之觀成之此關節也若以旨趣言之十乘不離起教起教不離十乘艸菴曰止觀雖十乘不思議境觀一也初心雖起教而不思議境觀亦一也文心解引輔行云若不善用不思議觀等文豈非但修十乘耶若謂十乘不該果用後之五玅更須別修則眾寶之車成壞驢之運(文)此以旨趣而難關節抑亦四明何嘗云別修耶若云起教不通初心修者籤文云撮十玅為觀法大體應云撮五玅為觀體只合云重述四門令觀行可識淨覺不許初心修起教觀如何消今相成之意耶文心解曰但以起教之義正明感應等事彼此相顯故云成今(文)荊溪謂十乘成前五玅起教成後五玅故重述十門令觀行可識是知十乘起教俱是觀法若以彼此教觀相顯以釋相成却見十門徒施觀法無用矣問鈔云互相顯映與彼此相顯何異答淨覺但約彼觀此教而言相顯不知以行成解四明約教廣觀略行正解傍而論相顯即解行相成也問初心修起教與化他境為同為異答起教觀乃攬果後化他法門入初心修化他境明三千法離性執己無妨四說不可會同。

  十不二門指要鈔詳解卷上本
  十不二門指要鈔詳解卷上末

    唐 荊溪尊者 釋籤
    宋 四明尊者 鈔
    宋武林沙門 可度 詳解
    明天台後學 正謐 分會
  △三則彼下功成識體。
  則彼此昭著法華行成使功不唐捐所詮可識。
  【觧】科功成識體者十乘起教觀行功成則識所詮三千玅體彼此者彼即止觀此即十玅彼觀此教解行相成昭明顯著法華玅行於茲成就使功不虗棄教下所詮之體可識。
  【鈔】故知得此相成之意則不唐學問不謾修行教下所詮玅體可識。
  【觧】故知若得前科解行相成之意解成則不唐學問行成則不謾修行也。
  △四故更下結示立名使詮旨斯顯四初立門所由。
  故更以十門收攝十玅。
  【觧】科結示立名使詮旨斯顯以十門攝十玅結示立名直申一理使經旨泠然詮旨斯顯也初立門所由十門從十玅立故云所由故更之言承上而來欲令解行俱成故更立十門收攝十玅。
  【鈔】如文。
  △二何者下出門名義。
  何者為實施權則不二而二開權顯實則二而不二法既教部咸開成玅故此十門不二為目。
  【觧】十門何故皆名不二徵釋云為實等在昔四時三教分隔而說皆云二法今經顯實開會而談皆不二也。
  【鈔】理事三千本皆融即實機未熟權化宜施佛順物情分隔而說故云不二而二半滿諸法暫有差殊權化若成實理須顯佛隨自意開會而談故云二而不二境等十法即是所通既約教部判後開之俱圓俱玅故能通門宜名不二。
  【觧】理事至而說釋為實施權初二句明一實理次二句明施權意後二句正明施權諸佛慈悲不與世諍物情差別亦以差別之法逗之從一清淨道施出二三四故云分隔而說此施權當分義也半滿至而談釋開權顯實意初二句明權法次二句明開顯意後二句正明開權會二三四咸歸於一故云開會而談此開權跨節意也與玅玄二會異科明施開意同初明諸法本實云一切諸法無不皆玅眾生情隔於玅耳(今云理事等)次大悲施權云大悲順物不與世諍是故明諸權實不同(今云實機等)三今經開顯云今開方便門示真實相(今云半滿等)境等去釋法既教部等門為能通境等即所通約教判三麤一玅約部判昔麤今玅約教開偏入圓約部開四味麤即醍醐玅俱圓則約教論開俱玅乃約部義也所通之法既俱圓玅門由玅立故能通門宜名不二也。
  △三各自高深。
  一一門下以六即檢之。
  【觧】各自高深者該修德之極為高(究竟)徹性德之源為深(理即)門門皆用六即檢校高下故云各自須六即檢者以十玅不出三千三千不離一念既以十門收攝十玅則門門之下的指一念三千為今觀體故須六位揀其高下也。
  【鈔】一家所判法門名義無間高下己他無不理性本具全性起修分顯究盡故今十門一一如是皆為觀體其義更明然事異故六理一故即此宗學者誰不言之而的當者無幾應知圓家明理已具三千而皆性不可變約事乃論迷解真似因果有殊故下文云三千在理同名無明三千果成咸稱常樂(約事明六)三千無改無明即明三千並常俱體俱用(約理明即)若見斯旨稍可持論。
  【觧】一家等者天台一家判諸經論一切法門能詮名字所詮義理無論高下己他皆用六即揀判止觀云圓觀諸法皆云六即故以圓意約一切法悉用六即判位(文)高下己他即心佛眾生十界依正佛界為高九界為下心法為己生佛為他理性本具(理即)全性起修(名字觀行相似)分顯(初住至等覺)究盡(究竟)既諸法門皆用揀判故今十門亦以六即撿之故云一一如是十門既約六即乃顯門門攝歸一念三千皆可修證則十門皆為觀體前四為十乘觀體後六為起教觀體其義至此猶更分明驗知起教初心不可不修矣然事下北峯分四初標迷二正示三引證四結示初文即止觀大意文此二句自荊溪發明之後凡稟山家學者皆能言之而得旨者少故云無幾以由淨覺以空中為理同俗假為事異(此義雖在雜編以在四明輪下已有此語故暗斥之)應知等者三千法門理性本具不可改變荊溪云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隨緣即不變乃全事成理理同故即也約事乃論迷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