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音勢至。至行者前。讚言。善男子。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行者即見。化佛光明。徧滿其室。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華乃敷。當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解】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祗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為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蓮華內。經于六劫。蓮華乃敷。觀音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解】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于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音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大悲經云。佛言。我滅度後。北天竺國。有比丘名祁婆迦。修習無量種種最勝菩提善根。已而命終。生于西方。過百千億世界無量壽國。于彼佛所。種諸善根。後當作佛。號無垢光。
  菩薩生地經云。佛言。時摩差竭得不起法忍。五百清信士。二十五清信女。皆得不退轉地。壽終俱生無量壽佛清淨國。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悲憫眾生。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眾生。上大願船。送至西方。若信心肯往。雖有罪惡。亦必得生彼土。經云。佛能度一切眾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葢信者一念也。身壞時惟一念而已。一念到處。則無不到。況佛與菩薩。又招引人往生乎。
  【解】華嚴行願品云。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乃至象馬車乘珍寶一切無復相隨。惟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
  藥王菩薩本事品云。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
  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大智度論云。佛是無上法王。諸大菩薩以為法臣。諸臣所尊重者。惟佛法王也。有諸菩薩。自念往昔謗般若墮惡道。受無量苦。復經無量劫來。雖修餘行。不能得出苦海。後遇善知識。教念阿彌陀佛。即得除滅罪障。超生淨土。我今應當禮謝阿彌陀佛。何以故。父母親友人天王等。不能度我出離苦海。惟阿彌陀佛願力攝受。是以得出苦海。偈云。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即得為現身。故我歸命禮。
  無為楊傑次公。少登高科。明禪門宗旨。謂眾生根有利鈍。即其近而易知。簡而易行者。唯西方淨土。但一心觀念。仗佛願力。直生安養。(即淨土)【解】故華嚴經載解脫長者子云。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是知眾生注念。定見阿彌陀佛。若生彼土。則無眾苦。般舟三昧經云。跋陀和菩薩問釋迦佛云。未來眾生。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又大寶積經云。若他方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其國者。隨願往生。得不退轉。此皆佛言也。不信佛言。何言可信。不生淨土。何土可生。蘇東坡云。次公晚年。作監司太字。畫丈六阿彌陀佛像。隨行供養觀念。至壽終時。感佛來迎。端坐而化。其辭世頌曰。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捨。太虗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釋迦佛在世時。有翁婆二人。用糓一斗記數。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佛云。我別有方法。令汝念佛。一聲得多糓之數。乃教以念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出寶王論)甞以秈糓校之。一合千八百粒。此數乃二千石之數。佛自以此教二老人。則其功德甚大可知矣。
  (真言字。本非佛國字。乃譯經者所用。人以其字難識而不讀。佛初說時。止有音聲。今存其聲音。用易識之字代之。又世間點句多差。今用藏經兩處點句一同。更不須疑。誦此呪者。阿彌陀佛。常在其頂。不令冤家為害。現世安穩。命終任意往生。若滿二十萬徧。即菩提芽生。三十萬徧。不久面見阿彌陀佛。今依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