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偈云:南臺靜坐一鑪香,終日疑然萬事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可思量。
  清微大道祕旨
  清微始祖元始天尊妙道上帝,乃清微法主也。自先天浮黎傳經之后,惟妙行真人得是心傳。乃至十方無極至真大神,無鞅數衆,俱入寶珠之中,同一段光明受用,是謂普殖神靈,萬道之祖。今法書符必先畫一圓,象其為造化,便可見矣。內圓外圓,發揮心上工夫。內外混融,與道合真。造此道者,毋親紙上虛文,當究箇中玄妙。豈不知真中有神,長生大君,,一從淇滓,流傳于今;綿綿不絕,人人具足,凡聖同真,無欠無餘,不增不减。修之內,則遂成至寶,得為至人;施之外,則和天安地,福國裕民。至於呼沆瀣,吸風雲,役鬼神,驅雷電,此皆一真之妙用,出方寸之經綸。前人有云:念頭未動,體合天心。意氣纔萌,便當下筆。是則是矣,玄之又玄。當知未生以前,未有此形,未有此念,當作麼生?寶珠懸處,無所不容,無所不通;說經十褊,衆真監度,以授於我。當此之時,是誰下筆?予敢咦曰:混元一物本無先,至道虛無理自然。若向未生前見得,阿誰不是大羅仙。
  金光妙用,道炁長存。
  此一點子,無所不通。
  清微之體,允執厥中。
  精守戒定,返照太空。
  默而識之,寶珠一顆。
  出而用之,無施不可。
  滿庭芳
  一點陽精,配歸陰位,五行四象俱全。忽兮有象,晃耀照無邊。神水頻頻澆灌,三關內,文武烹煎。明知道,入門體用,心靜息綿綿。住行并坐卧,養吾浩炁,塞地充天。認取本來面目,月樣團圓。內有清微玉篆,驅雷雨,發在心田。君知否?神仙有準,功行滿一二千。
  五太圖
  師曰: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形無象,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者,未見炁也。太易變而為太初。太初,炁之始也。先天元炁,始見微芒。太初變而為太始。太始者,形之始也。漸有元炁之形矣。太始變而為太素。太素者,質之始也。元炁之形質而具也。太素變而為太極。太極者,混沌也。瞑津洪濛,狀如雞子。其中有精,彌綸無外。元炁凝而清濁未分也。太極既變,則混沌開而洪濛裂。於是清陽之炁,升而為天;陰濁之炁,降而為地。《易》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即非清非濁,中和之炁,結成人倫也。是謂道生一,一炁之混沌也。一生二,二儀之清濁也。二生三,三才之人倫也。然後三生萬物。萬物之始於天地,天地不能自有,有天地者,太極也。太極不能自生,生太極者,太素也。太素不能自育,育太素者,太始也。太始#31不能自孕,孕太始者,太初也。未有太初,先有太易。夫太極者,其本體函三為一,中具五十五數。雷霆得天地之中炁,在人身,則虛無一竅收在內。是以至人窮造化之源,握洪濛之柄,命二炁於無象之先,役萬神於已形之後,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玄關一竅
  精衮衮而運轉,炁默默而徘徊。
  真人港深淵
  浮游守規中
  神混混而往來,心澄澄而不動。
  師曰:規中者,如一規之中,不在中間,不在內外也,不著物也,不泥象也。在身中之中,意中之中,如大圓鏡中之一我。但正心誠意,為中心柱子。當萬慮俱泯之時,真人出現,如魚居深淵,浮游守規中矣。紫陽翁曰:身中一竅,名曰玄牝。此竅非心非腎,非口非鼻,非肝肺脾胃,非臍輪、尾閭,非膀胱、穀道,非兩腎中間一點,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關元氣海。能知此竅,則冬至在此矣,藥物、火候、脫胎俱在此矣。蓋此竅亦無邊傍,更無內外。乃神炁之根,虛無之谷,造化之源。只在身中而求,不可求於他也。前真云:此竅非凡竅,中中復一中。萬神從此出,真炁與天通。此即雷霆之竅。得之,則雷霆樞機不必外求矣。至人用之,所以沖舉。
  法行先天大道
  昏昏默默。無欠無餘,圓同太虛。
  上乘
  杳杳冥冥。湛然常寂,清靜法樞。
  有物先天地,名為大法王,見渠還寂寞,應用甚昭彰。眼耳俱無有,神通不可量。若人知這箇,何必篆天章。
  道法九要序
  瓊琯先生白玉蟾編
  三教異門,源同一也。夫老氏之教者,清靜為真宗,長生為大道,悟之於象帝之先,達之於混元之始。不可得而名,強目曰道。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盜天地之機,窮鬼神之理。可以助國安民,濟生度死。本出乎道。道不可離法,法不可離道。道法相符,可以濟世。近世學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叅符呪,玆不得已。略述九事,編成一帙,名曰九要,以警學道之士,證入玄妙之門,不墮昏迷之路。人人得道,箇箇成真,豈不美歟。瓊山道人白玉蟾序。
  立身第一
  學道之士,當先立身。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寶。首陳已往之愆,祈請自新之祐。披閱經典,廣覽玄文。屏除害人損物之心,克務好生濟人之念。孜孜向善,事事求真。精嚴香火,孝順父母,恭敬尊長。動止端莊,威儀整肅。勿生邪淫妄想,勿遊花衢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