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婦許遜,木仙魯般。
  《西山記》:許真君遜門下學者數百人,一日欲以事試之,因化炭為婦人,散詣諸弟子,其不為所染纔十人耳,即他日上昇諸真君是也。今有炭婦市、炭婦坊,在建昌縣界。
  《酉陽雜俎》:魯般,燉煌人,莫詳年代,功伴造化,於凍州造浮圖,作木鳶,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無何,其妻有妊,父母詁之,妻具說其故。其父後因得鳶,擊楔十餘下,乘之遂至吳會。吳人以為妖,遂殺之。般又為木鳶乘之,遂獲父屍。怨吳人殺其父,於肅州城南作一木仙人,舉手指東南,吳地大旱三年。後知般所作也,齋物具牛謝之,般為斷其兩手,其月吳中大雨。國初,昊人尚析禱其木仙。
  法善寶函,王喬玉棺。
  《集異記》:葉法善字道元,嘗於洪州西山養神修道,一日括蒼三神人降傳太上之命:汝當輔我睿宗及開元聖帝,未可隱跡山巖以曠委任。言訖而去。時二帝未立,而廟號、年號皆已先知,其後果有命詔入京。後乃平韋后,立相王睿宗,明皇承祚繼統,師於上京左右聖主,几吉凶動靜鈴預奏聞。會土蕃遣使進寶,函封曰:請陛下自開,無令他人知機密。朝廷默然,唯法善曰:此是凶函,令蕃使自開。上從之。及令蕃使自開,及函中弩發中蕃使死,果如法善言。
  《王氏神仙傳》:王喬,後漢顯宗時為葉縣令。一日天降玉棺,喬曰:天帝召我耶。乃沐浴入棺,遂葬於城束,土自成墳。其夕縣中牛馬皆流汗喘乏,人莫知之。後人為立廟,號葉君祠。
  王母靈鳳,文妻彩鸞。
  《唐隱逸傳》:道士王遠知,梁揚州刺史曇選之子。母丁氏嘗晝寢夢靈鳳集其身,因而有娠,又聞腹中啼聲,沙門寶誌謂曇選曰:生子當為神仙之宗伯。煬帝為晉王時,亦遣使召之,遠知來謁,見斯須而鬚髮變白,王懼而遣之。
  《仙傳拾遺》:文蕭寓洪州許真君宅遊帷觀,八月十五上昇之辰,士女雲集,連袂踏歌,謂之酬願。忽見一妓歌詞潛合其名姓,復是神仙之語,詞曰:若能相伴陸仙壇,應得文蕭駕彩鸞。自有繡懦并甲帳,瓊臺不怕雪霜寒。蕭異之,歌罷,蕭徐行隨入大松徑中,所居肅然,侍衛環列,有几案簿書若官府,亦有案牘斷割,多為江湖沒溺之事。肅再三詁之,乃曰:此不可輕泄,吾當為子受禍矣。果有黃衣使曰:吳彩鸞為私欲泄天機,謫為民妻一紀。乃與蕭歸金陵儀居,其後乘虎俱入越王山,不知所之。
  劉照青華,穆敬黃竹。
  《仙傳拾遺》:劉向,成帝之末校書於天祿閣,夜遇一老人,黃衣,植青草杖叩門而進,問姓名,我即太一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之才,而下觀之。遂出懷中所牒,有天文地圖之書,授向而去。
  《穆天子傳》:天子南遊黃臺之丘,以觀夏啟之所居獵平澤,大寒雨雪,作詩三章以哀民曰:我祖黃竹,口員閩寒,帝牧九行,嗟我公侯,百辟冢卿,皇我萬民,旦夕勿忘。
  赤松明囊白雲仙錄。
  《齊諧志》:鄧紹八月旦入華山,見童子執五色囊,盛相葉上露,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今人八月日一作明囊是也。
  《列仙傳》:劉白雲,江都人也,多陰德,遇樂子長曰:子有仙籍天骨而流浪塵土中,何也。因授以錄,且告之曰:子先得變化而後可授道。白雲依而行之,變化萬端,日行七百里。再過子長,服丹千日上昇。
  侯楷同塵,幽棲混俗。
  《高道傳》:侯楷字法先,十四,師正懿先生學道,先生曰:汝束心勵節,於道不懈,苟非棲隱山樊,不易得也。楷曰:道在方寸,何又山樊。先生曰:吾固知之,然神仙多託巖藪,及成真之後,出而同塵。
  又薛幽棲,開元中登進士第,勇退不仕,入鶴嗚山訪漢天師治所,修行僅一紀,道氣愈充。天寶初,遊南嶽,卜棲真之地,遊心於自得之場,曠然無所係,而能和光混俗,毀方瓦合。於三洞經教,靡不該覽,故幽人逸客,嚮風稟受。嘗進《元微論》及注解《度人經》,行於世。
  王生桑田,麻姑陵陸。
  《宣室志》:王先生有道衛,晦跡烏江,人皆不識之。洪農史晦之聞其名,謁之。。抵暮,先生以杖劃庭下,則雷霆震動,巖谷重疊,湖水極目,先生曰:陵陸遽遷而有桑田之變。坐客惶恐,先生曰:所以為娛耳。即以帚掃庭,寂靜如故。
  《神仙傳》:麻姑時降蔡經之家,入見王方平,遂拜之,姑曰:自接待以來,見束海三為桑田,向見蓬萊又淺於往時,至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云海中復揚塵也。
  玉壇風玲,瑤臺露清。
  《稽神錄》:建鄴市有卜者,忽於紫微官題壁云:昨日朝天過紫微,玉壇風玲杏花稀。碧桃泥我傳消息,何事人問更不歸。自是絕跡,人皆言其上昇。
  《逸史》:唐開成初進士許涯遊河中,忽得重病,不知人,至三日蹶然而起,取筆大書於壁曰:曉入瑤臺露氣清,坐中唯有許飛瓊。塵心未悟俗緣在,十里下山空月明。書訖復寐。及明旦,又驚起,改其第二句曰:天風吹下步虛聲。吉訖,兀然如醉,醒不復寐矣。良久漸言曰:昨夢到瑤臺,有女仙三百餘人,內一人云是許飛瓊,遣賦詩。及成,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