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體道虛寂者,與混成之體為同為異?答曰:亦同亦異。
  問曰:請說所由。答曰:虛玄之體,混寂無別,故名日同。混據收物,寂則無體,故名為異。
  問曰:寂則無體者,為離混明無物,為即混是無物?答曰:理處本一。今明混寂之體者,就真妄之義別,若就妄辯體,即寂常混。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故知始終而無不混。若就真辯體者,即混常寂。經云容與大化,寥寥本無,大空任寄,即色隨消,得知今日之有,即體常寂。
  問曰:萬物之體有實非虛,安得以有質之體,用為無也?答曰:萬物之體,從業而感,冷穢無恆,事從心轉。譬如目有翳,見毛輪之在空,目翳既除,毛輸自滅。人業既今,則三界亦無。
  問曰:據真則混體常寂,就妄則寂體常混,為混寂常隔,復有通時?答曰:妄除即混為寂,真染即寂為混。真妄無定,混寂從機,通隔之義,略判如此。
  問曰:若混寂無定,真妄從機者,今妄真去,混寂定不?答曰:既言寂顯於真,混興於妄,真妄既無,混寂安寄。亦無混可混,亦無寂可寂。
  問曰:若真妄名絕,混寂亦無者,非混非寂,竟何所名?答曰:混據生化標名,寂就除妄為稱。今將欲入玄,故說寂以遣混,寂混既除,亦無寂可寂。寂既無寂,竟有何名?故經云無名萬物之始。論云非言非默,義有所極。又云:可以言論者,物之粗者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者也。言之不能辯,意之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問道論
  道者非有非無,無終無始,圓體周於萬物,微妙絕於形名,但聞見之流未能玄解,故於絕稱之中強名日道。強名之道,即是萬物之始,從始資生,氣形已著,取其持載,號之日母。然母以修德為歸,始以`無取為指,始母兼泯,玄通物我,就通辯義,故名為道。
  問曰:無名萬物始,有名萬物母。始之與母俱有生義,以何為異?答曰:無形無名,故為不生主,是為物始。天地有形名,唯能生生,是為物母。
  問曰:強名者,為是體寂可強,為物所強;為是體寂無強,而強自強?答曰:強自強,強不關體‘。問曰:若強不關體,說強何所利益?答曰:體不可強,故能強。強體不利益,故能利益。
  問曰:若道在無名,則不周形器,何足稱至哉?答日,.正以無形無名,故能生其形名,則知形名之類,莫不本於是道也。
  問曰:若物各是道,而各各自足,何須修進?答曰:體無各各,物有各各,故須修學。
  問曰:無名是道者,言無名之時得體以不?答曰:不無無名亦不得體,不無有名亦不得體,不有有無亦不得體,不無無有亦不得體。不在四者,不離四者,乃可得耳。
  問曰:若四者俱不可得,絕於讚仰之道,則終無所成也。答曰:竟無所得矣。凡言得者,必是對失之稱,對失之得,何足言得。四不得者,始可言得。不得之得,無所得也,得無所得,而不離四得矣。
  道體義
  道體廣周,義無不在,無不在故,則妙絕形名,體周萬物。萬物之理,極於同異,同異之理,極於無同異。據其同異,則以妙絕廣周。就其無同異,則體周之中,即是妙絕,妙絕之中,即是體周。極妙圓通,故名為道。
  問曰:既言體周,何名妙絕?妙絕離物,安得體周?答曰:據差統極,渾極歸宗,同非冥然同,異非條然別。何以得知?即異辯一,故非冥然同,就一辯異,故非條然別。
  問曰:同異二端,為相即名生若,為本末怛異?答曰:據同而辯異,無同而不異。就異而辯同,則無異而不同。
  問曰:為體有同異,是故說同異;為體無同異,而同異自說同異?答曰:將明至道之體,妙絕同異,故寄同以收異,因異以明同。因同明異,非取同也。寄異彰同,非在異也。忘同去異,不離同異,玄會之宗,於是得顯。
  問曰:既言妙絕廣周,未嘗不對萬物。與物與對,斯為贏法,詛足論妙哉。反質曰:所言至者,必以不對物為妙,請問斯旨。答曰:與物為對,終為累物。
  問曰:然則所說妙者,與何為對而言妙也?答曰:對者自對,說者自說,則知說無所說。
  問曰:既言不對物而說寂者,為知寂說寂,為不知寂而說寂?答曰:知寂說寂。
  問曰:若知在寂內,不得稱寂。若知在寂外,知不關寂。云何知寂說寂?答曰:寂者寂無所寂,知者知無所知,義可知矣。
  又問曰:道之與物,為同為異?答曰:常同常異。問曰:凡言同不可為異,在異不可說同,如何常同常異?答曰:就物差而辯,道物常異。就體實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
  問曰:物即是道者,道有生死以不?答曰:有生死、無生死皆得。所以然者,就其體收,即物是道,物有生死,道亦生死。論云:與物同理,消息盈虛,終則復始。又云:今彼神明,與彼百化,與物死生,方圓莫知其根。夫善惡生死者,譬如魚因水生,還因水死,生死在魚,而水無變異。一解云:就差則有生死,道則總收,無有生死。名生死在物,道有何虧。故道無生死。論云:道無終始,物有生死。
  問曰:道無終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