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彼其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者,亦若是矣。政和曰:跂而欲立,跨而欲行,違性之常而形之適難矣。自見則知不足以周物,故不明;自是則仁不足以同眾,故不彰;有其善,喪厥善,故無功;矜其能,喪厥功,故不長。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譬如飲食,適飽則已,有餘則病。譬如四體,充完則已,有贅則累。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夫道非清非濁,非高非下,非去非來,非善非惡,混然而成體,其於人為性,故曰有物混成。此未有知其生者,蓋湛然常存,而天地生於其中耳。光曰:道不可分曰混,亡功曰成,無始曰先。無物之物,先天地而獨存者也。政和曰:天地亦待是而後生,故云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寂兮無聲,寥兮無形,獨立於無匹而未嘗變,周行於群有而未嘗殆,俯以化育萬物,則皆其母也。光曰:絕待曰獨立,真常曰不改。政和曰:不涉於動,不交於物,湛然而已。大定持之,不與物化。言道之體,利用出入,往來不窮;言道之用,萬物恃之以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道本無名,聖人見萬物之無不由也,故字之曰道。見萬物之莫能加也,故強為之名曰大。然其實則無得而稱之也。光曰:不涉數量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遠不及矣。雖逝雖遠,然反而求之,一心足矣。陸曰:道強名為大,則實已逝矣遠矣。其去不遠,在知其反,以名反實,以事反理。光曰:孤運無住曰逝,近極絕待曰遠,即近而彌遠,即遠而彌近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道而言之,雖天地與王皆不足大也。然世之人皆知三者之大,不信道之大也,故以實告之:人不若地,地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自然。然使人一日復性,則此三者,人皆足以盡之矣。陸曰:域中云者,明道非六合之外也。光曰:三才法道,末不離本,自然即道也。遣道之強名,表重玄之極則也。趙曰:或問中條隱士袁用之曰,言道則涉中矣,以可道則非道也。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凡物輕不能載重,小不能鎮大,不行者使行,不動者制動,故輕以重為根,躁以靜為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行欲輕而不離輜重,榮觀雖樂而必有燕處,重靜之不可失如此。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人主以身任天下而輕其身,則不足以任天下矣。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輕與躁無施而可,然君輕則臣知其不足賴,臣躁則君知其志於利,故曰輕則失臣,躁則失君。趙曰:古人謂高明為觀。高明之觀,樓觀是也。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以況靜也,榮如南榮。
  善行無轍迹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迹,
  乘理而行,故無迹。光曰:乘以尻輪,御以神馬,此無時而發,彼無處而到,安有轍迹。
  善言無瑕謫,
  時然後言,故言滿天下無口過。光曰:至人於言,喙鳴鍾應,不存實義,即夢說夢,即言忘言,復何瑕謫。
  善計不用籌筭,
  萬物之數畢陳於前,不計而知,安用籌筭。光曰:即塵了地,即滴竟海,即道窮物,以一知萬,何假籌筭。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全德之人,其於萬物,如母之於子,雖縱之而不去,故無關而能閉,無繩而能約。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彼方執筭以計,設關以閉,持繩以結,其力之所及者少矣。聖人之於人,非特容之,又善救之,我不棄人,而人安得不歸我乎。
  是謂襲明。
  救人於危難之中,非救之大者也。方其流轉生死,為物所蔽,而推吾至明以與之,使暗者皆明,如燈相傳襲而不絕,則可謂善救人矣。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聖人無心於教,故不愛其資;天下無心於學,故不貴其師。聖人非獨吾忘天下,亦能使天下忘我故也。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聖人之妙,智者亦有所不諭。光曰:病在藥存,病瘳藥遣,藥病雙遣,人法兩忘,大悟如迷,方為要妙。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雌雄,先後之及我者也。黑白,明暗之及我者也。榮辱,貴賤之及我者也。夫欲先而惡後,欲明而惡暗,欲貴而惡賤,物之情也。然而先後之及我,不若明暗之切#1,明暗之及我,不若貴賤之深。古之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