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道德則不能自形,因物而形見,物不能自成。遠近相取,剛柔相交,積而為勢,而興亡治亂之變成矣。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形雖由物,成雖由勢,而非道不生,非德不畜。是以尊道而貴德,尊如父母,貴如侯王,道無位而德有名故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恃爵而後尊貴者,非實尊貴也。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光曰:道若恃宰,則道外有物,非玄德也。陸曰:載營魄章言人同於道德,此章言道德同於人。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方無名,則物之所資始也;及其有名,則物之所實生也。故既謂之始,又謂之母,其子則萬物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聖人體道以用物,譬如以母知子,了然無不察也。雖其智能周之,然而未嘗以物忘道,故終守其母也。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天下皆具此道,然常患忘道而徇物。目悅於色,耳悅於聲,開其悅之之心#1,而以其事濟之,是以終身陷溺而不能救。夫聖人之所以終身不勤者,唯塞而閉之,未嘗出徇之也。
  見小曰明,
  悅之為害,始小而浸大。知小而將大,塞而閉之,可謂明矣。
  守柔曰強。
  趣其所悅而不願,自以為強,而非強也。唯見悅而知畏之者,可謂強也。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世人開其所悅,以身徇物,往而不反。聖人塞而閉之,非絕物也,以神應物,用其光而己身不與也。夫耳之能聽,目之能視,鼻之能嗅,口之能嘗,身之能觸,心之能思,皆所謂光也。蓋光與物接,物有至而明無損,是以應萬變而不窮,殃不及於其身,故其常性湛然相襲而不絕也。政和曰:明者,光之體;光者,明之用。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體道者,無知無行,無所施設,而物自化。今介然有知,而行於大道,則所施設建立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肇曰:有所知則有所不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小知,大知之賊也。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大道甚夷易,無有險阻,世之不知者,以為迂緩,而好徑以求捷。故凡舍其自然而有所施設者,皆欲速者也。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豈復飾末廢本,以施設為事,誇以誨盜哉。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世豈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脫者乎?惟聖人知性之真,審物之妄,損物而修身,其德充積。實無所立,而其建有不可拔者;實無所執,而其無有不可脫者。故至其子孫,猶以祭祀不輟也。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明身既修,推其餘以及外,雖至於治天下可也。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天地外者,世俗所不見矣,然其理可推而知也。修身之至,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皆吾之所及知也。然安知聖人以天下觀天下,不若吾之以身觀身乎?豈身可以身觀,而天下獨不可以身觀乎?故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言亦以身知之耳。陸曰:善建者以道鎮國本,則深根固蒂而不可拔;善抱者以德懷民心,則無繩約而不可解。而子孫享祚長久,祭氾不輟。下文修之身下,其拖轉大,以身觀身,以至天下,有常然之哩,不出戶而知也。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老子之言道德,每以嬰兒況之者,皆言其體而已,未及其用也。今夫嬰兒泊然無歌,其體之者至矣,然嬰兒物來而不知應,故未可以無用也。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道無形體,物莫得而見也,況可得而傷之乎。人之所以至於有形者,由其有心也,故有心而後有形,有形而後有敵,敵立而後傷之者至矣。無心之人,物與敵者,曷由傷之。夫赤子之所以至此者,唯無心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
  無執而自握,無欲而自作,是知其精有餘而非心也。
  終日號而啞不嘎,和之至。
  心動則氣傷,氣傷則號而哽。終日號而不哽,是以知其心不動而氣和也。
  知和曰常,
  和者,不以外傷內也。復命曰常,遇物而知其本也。知和曰常,得本而應萬物也。其實一道也,故皆謂之常。
  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生不可益而欲益之,則非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