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順,夫信妻賢,九族和睦,慶流來世矣。修道於鄉者,尊老撫幼,教誨愚鄙,百姓和集,上下信向,其德久長矣。修道於國者,體樂自興,百官稱職,禍亂不生,萬寶豐熟,則物充實矣。修道於天下者,不言而化,不教而治,平易無為,和一大通,比屋可封,化被異域,而德施周普矣。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觀者,照察也。以先聖治身之道反觀身心,若吾身心能體於道,則其德乃真矣。以先聖治家之道反觀吾家人,若吾家人能睦於親,則其國有餘矣。以先聖治鄉之道反觀吾鄉黨,若吾鄉黨能信於友,則其德乃長矣。以先聖治國之道反觀吾國民,若吾國民能遂其生,則其德乃豐矣。以先聖治天下之道反觀吾天下之民,若吾天下之民能無欲、無知,則其德乃普矣。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老氏言:我奚以知天下之民向道者昌,背道者亡之然哉。答曰:我以上所陳五事,反觀照察,是以知之也。經曰:不出戶知天下。《易》 曰:觀我生觀民也,其是之謂乎。
  善以道立身植國,德及天下,其含德之厚歟,故次之以含德之厚。
  道德真經藏室慕微篇卷之七竟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卷之八
  碧虛子陳景元纂
  德經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含,懷也。夫至人純粹,懷德深厚,情復於性,憺怕無欲,狀貌兀然,比於赤子。赤子者,取其純和之至也。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烏不搏。
  毒蠆、蜂螢之類,以尾端肆毒,曰螫。猛獸、虎豹之類,以爪拳按,曰據。攫烏、鵰鶚之類,以羽距擊觸,曰搏。夫至人神矣,□然喪偶如赤子之無心,故神全而物莫能傷也。嚴君平曰:夫赤子之為物也。知而未發,通而未達,能而未動,巧而若拙,生而若死,新而若弊,為於不為,與道周密,生不生之生,身不身之身,用無用之用,聞無聞之聞,無為無事,無意無心,不求道德,不積精神,既不思慮,又無障載,神氣不依,聰明無識,柔弱虛靜,魂魄無事,樂無樂之樂,安無欲之欲,生不枉神、死不柔志,故能被道含德,與天地同,故蜂蔓蟲蛇,無心施其毒螫,攫烏猛獸,無意加其據搏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明赤子之全和,喻至人之純德,赤子未知喜怒,而拳握至堅者,其真性專一故也。
  未知牝牡之合而歧作,精之至。
  □者,赤子之命源也。赤子情欲未萌陽德自動者,真精之氣運行之所至也。以況至人虛心無情,氣運自動,而諸欲莫干也。□作,古本為全作。王弼曰:作,長也。無物以損其身,故能全長也。《上清洞真品》曰:人之生也。稟天地之氣為神為形,受元一之氣為液為精,天氣喊耗,神將散矣。地氣喊耗,形將病矣。元氣喊耗,命將竭矣。故帝一迴元之道,泝流百脉,上補泥九,腦實則神全,神全則形全。形全者百關調於內,邪氣亡於外,髓凝為骨,腸化為筋,純粹不雜,長生可致矣。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
  號,啼也。啼極無聲日嗄,又聲嘶也。赤子終日嗥啼,而啞不嘶散者,天和之氣至全也。故真人之息以踵其啦不哇,和氣全也。
  知和曰常,知常日明。
  赤子以和全真,至人知和為貴,故用之為常道,知常不變,守之自明,此含德之厚者也。杜光庭曰:五常備具日和,夫人於身和則德充而合真,
  於國和則化周而祚永,處衆和則合禮,行師和則有功,和之為義大矣哉。此知和知常,而全德自明也。
  益生日祥,心使氣日彊。
  祥者,吉凶之兆。夫一受成形,素分已定,非理益之,必致凶祥。莊子曰: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夫心有是非而氣無分別,故任氣則柔弱,使心則彊梁,又志能動氣,氣能動志,以心任氣,氣盛心彊。莊子曰: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是心使氣也,益生,使氣失道者也。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物之壯也,必至枯老。心之彊也,必至凶暴。且道以柔弱為用,今以彊壯為心者,謂之不道。老氏故戒之云:不道之行,無如早止已。止也
  死也。言不行道者,早死也已。
  德厚靜默,了悟忘言,故次之以知者不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夫知道者以心而不以辯,貴行而不貴言,談道者以辯而不以心,喪道而不喪說。嚴君平曰:五味在口,五音在耳,如甘非甘,如苦非苦,如商非商,如羽非羽,而易牙、師曠有以別之,其所以別之者,口不能言也,音味尚爾,況妙道乎。莊子曰:智北遊首音三問,無為謂而不答,非不答也,不知答也,意與此合。《西昇經》云:道自然,行者能得,聞者能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言者以音相聞,是以故談以言相然。不知道者,以言相煩,不聞不言,不知所由然。· 譬如知音者識音以絃,心知其音,口不能傳。道深微妙,知者不言。識音聲悲,抑音內惟,心令口言,言者不知。此在能行能言者也。
  塞其兌,閉其門,
  此與第五十二章文同而旨異。彼則約道清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