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無為,故不用籌筭。善閉其道者,心常無欲,則境莫能入,雖無關鍵鎖類而不可開。善結繼也其道者,達自心是道,雖無繩繼約束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以此善救人,故無棄人;常以此善普同救物,故無棄物。如是自利利他,是謂襲明。故善道人為不善道人之師,不善道人得善道人之所資。然當不貴其師,不愛其資,若貴師愛資,雖為權智,執之同於大迷。無智無得,是謂要妙。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音溪。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武,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
  學人未能全得無心之道者,但知其雄強勝物。而守其柔雌之道,老子喻為天下谿,謂處下而不爭也。能為天下谿,常使其德不離,久則復歸於嬰兒。嬰兒謂睹境無心知其自理明白,守其黑默之道者,可為天下式,法也謂藏光隱德也。能為天下式,常使其德不忒,失也久則其德復歸於無極。盡也知其榮而不喜,守其辱而不憂,譬為天下空谷,謂虛而能容也。能為天下谷,常保其德,乃具足,久則復歸於朴。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音掌,故大制不割。
  夫朴者,大道化生一熙也,散則為陰陽。器顯形謂之器之用,四時之遷,始春而後秋,聖人觀生化之有序,用之為法,宗廟則以昭穆焉,朝廷則以尊卑焉,鄉黨則以年齒焉,推厚德則為之官長。是以先君後臣,先夫後婦,故體大道也之制,使人倫有序而不傷割害也。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音以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上古以無為治天下,無不治矣。至堯舜時,道德勢衰,迷七義欲民從之,救衰弊之世,是將欲取治也天下而為之者也,老子曰吾見其不得已。夫天下者,神化之器用也,而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事也或行或隨或前或後、或噓或吹或陰或陽、或強或羸或盛或衰、或載或隳或成或敗者,緣執於為。是以聖人治天下,所以去離也下同甚、去奢、去泰者,由不執於為也。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音耗還音旋。師之所處,刑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音以下同矣,不敢以取強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非道,非道早已。
  以用也道佐輔人主者,不以兵強取勝於天下。夫舉兵加彼,彼必應之,其事既好還報,則勝負反復矣。夫兵者,凶器也,師師,眾也。《周官》自五人為伍,積二千五百人為師。之所處,民事廢而田不修,故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失於耕治,必有飢歲凶年。故善良之稱用兵者果定也下同而已矣,不敢以取強焉。果而勿自矜,果而勿克伐,果而勿生驕,果而不得已而用之,果而勿恃強。夫物盛則衰,至理叉然。物之用壯如兵之恃強,物壯則老,兵強則敗,是謂非道。非其道也,宜當早已止也。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樂音落下同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兵以濟難,由如毒藥,不可為常。夫佳美好也兵者,不祥之器,有好勝之心而妨道德,萬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於佳兵。是以君子居則貴左,左為陽,陽主生。用兵則貴右,右為陰,陰主殺。故知兵者,不祥之器,一非君子之器,禁暴救亂,不得已而用一之。治國之道,恬惔安靜之意為上,故一兵不可美好也,若美之者,是必樂一之馴樂之者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人不親之,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副也將軍處左,古之右為尊左為卑左主生。上將軍處右,右主殺。言居上將之勢,則以喪禮處之,何謂也?謂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用戰勝取強,則以喪禮處之也。
  道德真經直解卷之二竟
  道德真經直解卷之三
  本來子邵若愚直解
  清河居士張知新校正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音零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大道虛無而常無名,自元始化一氣。一氣者,有而未形,丰之曰朴。其朴比大道雖小,然為萬物母,故天下莫能臣下也。侯王若能守其朴,萬物將自賓伏也。以一治天下,譬如天地之氣相合,以降甘雨,潤露普徧,人莫之令而自均。大道因朴始立制而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若不止則散失其朴,知止所以不殆而可長久。
  譬道之在天下,由川谷之與江海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失其所止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譬道之在天下,由如也川谷之水皆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