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於物,有形有類,皆從道生,故不拘於天上天下。今言天下者,舉其大也。而道之生化,無所不生矣。《字林》云:茂養於物,故謂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注:吾見有物生成,隱無名氏,故以通生表其德,字之曰道,以包含目其體,強名之曰大也。
  疏:字者表其德,名者定其體。老君云妙本生化,應用莫窮,寂寥虛靜,不可定其形狀,先天地生,難以言其族氏,故云吾不知其名。但見其大通萬物,欲表其通生之德,故字之曰道。
  義曰:夫名物者以其體,字物者以其德。物生而名立,事之常也。未有無名之物矣。唯大道之用居乎物先,物象未彰,乾坤未闢,而道在其先也。運道之用,施道之功,而後有天地萬物也。以此功深用廣,無形無狀,不可以氏族求,不可以名字得。老君取其通生萬物之美,字之曰道。道者,通生之謂也。道之為通也,無所不通。《西昇經》云:夫道也者,包裹天地,秋毫之細,道亦居之。莊子云:道在梯牌,道在眾物,無不在也。故有形有生者,道皆居之。失道則死矣。
  疏:見其包含無外,將欲定其至無之體,故強名曰大。凡物先名而後字者,以其字小而成大;以道先字而後名,是以從本而降迹焉。
  義曰:夫物有體,則能包含於物。故大能容小,外能藏內者,物之常也。今道無體而能包含萬物者,以其無體之體,體大無邊也。以其體大,因體立名,故名曰大。大者,無不包也,無不容也。有形無形,皆在道體之內矣。凡物先名而後字者,禮,男子生三日,以桑弧一、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以示男子有事於四方也。既三月,妻以子見其夫。入門,升自昨階,妻抱子出自升階,父執之右手,孩而名之,撫其首焉。二十而冠,謂之成人。冠適子於昨階,以著代也。醮於客位,有成人之道也。三加其冠,始以緇布,次以皮弁,次以爵弁,言益尊之。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女子十五而笑,笄而字之。故冠禮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也。此則先名而後字,取其自小而成大也。人倫之道,始則有終,故自小而成大,自大而復終也。《春秋》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於申繻,大夫也。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唐叔虞、魯公子友是也。以德命為義,文王昌、武王發是也。以類命為象,若孔子像尼丘山是也。取於物為假,如伯魚生,有人饋魚,因名曰鯉是也。取於父為類,若子同生,與父同日生是也。不以國,以國則廢名。不以官,以官則廢職。不以山川,以山川則廢主。不以畜牲,以畜牲則廢祀。不以器弊,以器弊則廢禮。不以隱疾,故名終將諱之。故晋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功廢司空#1,先君獻武廢二山,具教二山也。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命之曰同。氏族者,《春秋》隱公八年冬,公子無駭卒,公子羽父請謚與族。公問族於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以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其王父字或以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謂取舊官舊邑為族也。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無駭即公子展之孫也。夫道也,先字而後名,言道無所始,亦無所終。示用降迹,故字曰道,妙體廣遠,故名曰大。無始無終也,而此名此字,其強立焉。大道之妙,名言路絕也。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注:妙用無方,強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遠不及矣。若能了悟,則返在於身心而證之也。
  疏:夫滯於一方者,非天下之至通也。故天職生覆而不能形載,地職形載而不能生覆。唯妙本之用,用無定方,雖強名曰大,而復不繼於大。
  義曰:天下之至通者,道也。滯於一方者,天地也。夫天地日月、春夏秋冬,皆天之所運也。天運氣廣大焉,生物周普焉,能覆而不能載,能清而不能濁,能上而不能下也。地布氣周遍焉,載物廣厚焉,能載而不能覆,能濁而不能清,能下而不能上。日主晝而不能於夜,月主夜而不能於晝,春職於生而無長養收藏之功,夏職於長而無收藏發生之力,秋主於成而無生長閉藏之用,冬主於藏而無生長肅殺之效,風職於散而不能於潤,雨主於潤而不能於散。若此局於一方者眾矣。唯大道能覆載照臨,能生成長育,能寒暑散潤,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今能古,能圓能方,能清能濁,能短能長,無不可也,無不能也,故用無定方。雖名曰大,而不拘於大,此可謂天下之至通乎。
  疏: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自遠而求之,則復返在人之身心矣。故云遠曰返。莊子曰:大道於大不終,於細不遺。
  義曰:求之於大則彌大矣,故曰逝而往也。求之於逝則彌遠矣,故曰遠不及也。求之於遠不離乎身,故曰返也。人之起居運動,上下屈伸,不離於道,道豈遠乎?於大不終者,《莊子□天道篇》老君謂士成綺曰:夫道也,於大不終,於細不遺,故物備矣。廣乎其無不容也,淵乎其不可測也。形德仁義,神之末也。非至仁,其孰能定之?此言天地,形之大者也;秋毫,形之小者也。物之至大道復大之,其大無極,故不終也。物之至細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