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夫直彰則善彰,善彰則德彰。德彰之人,則萬物歸之;德益光大,則不自是之彰,其彰明矣。
  不自伐故有功,
  注:人能不自伐取,則其功歸己。
  疏:此覆釋窪則盈也。言人不自伐取,當為謙讓,則人不與競其功。歸己如地助下水鈴盈焉,故云有功。
  義曰:自稱己善曰伐也,人好自伐必有貪競之心,則不能坳下守謙矣。坳下守謙,不自伐其善者,故善著而有功矣。有功之人,人荷其惠,物受其賜,善功所及,孰不悅隨?則不自伐之功,其功大矣。顏回曰:願無伐善。《尚書》曰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争功。此之謂也。
  不自矜故長。
  注:人能長守弊薄,不自矜衒,則人推其長。
  疏:此覆釋弊則新也。人能守弊薄,不自矜衒,則人必讓,善行能益長,故曰故長。
  義曰:矜,恃也。自恃己長之人,必有誇衒之心,則不能自處弊薄矣。能處弊薄,則人叉共推而美之,則其不矜恃之美益長矣。《尚書》曰:爾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是也。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注:不與物争,誰與争者。
  疏:夫唯曲全等行,皆是委順不争。柔弱既勝於剛強,謙虛自歸於是直,則天下人物誰能與不争者争乎?故云莫能與之争。
  義曰:夫好争之人故非道矣。不争之德,德之大焉。前舉曲全、枉直、窪盈、弊新四者,為因修之行,覆明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四者,彰果應之功,行四行之人謙虛柔弱,不與物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而得故明、故彰、故有功、故長四善之報矣。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注:古有曲全之言,豈虛妄哉?實能曲者,則又全理歸之。
  疏:此引古以結曲全也。言自古有此曲全之言,豈虛有此言而無實者哉?若能曲順不逆者,信有全理歸之於己爾。故云誠全而歸之。誠,信也。
  義曰:此所明曲者,是柔順屈曲之曲,非回邪之曲也。聖人抱此曲全之道,以垂法於天下。天下既理,聖人不自見其美,不自是其行,不自伐其功,不自矜其能,萬物歸宗於聖德。聖人謙順而處之,則曲全之德自然歸矣。自古及今,此言久著,行而必效,信實非虛。但人君抱一撝謙,歸根安靜,必顯誠全之德,臻乎太平矣。
  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之十九竟
  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之二十
  唐廣成先生杜光庭述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疏:章明抱一為式,不争故所謂曲全。此章明契道忘言,執滯則自同於失。首一句標宗以明理,次五句舉喻以申教,故從下理喻結成。○義曰:夫言教不繁,必契自然之道。風雨為暴,固非長久之資,希言將漸於忘言。舉暴戒令其息暴,息暴歸靜,道必應之。信不足,則民違應之以不信。天為暴而不久,風雨豈能常?責夫忘言之言,漸契自然之理爾。且器莫大於天地,權莫重於神明,暴雨飄風尚不能久,人君恃尊怙貴,侮蕩寰區,信非久長之道。夫何故哉?秦皇併吞四海,平一九州,豕畜黔黎,草視甿庶,深宮複道,自侈自尊,縱暴為昏,極奢極貴,祚傾運滅,曾不崇朝。項籍叱咤中原,吞噬六合,無君於其上,無敵於其前,烏江之敗亦不旋踵。老君戒其強暴,令守無為自然之至道云爾。
  希言自然。
  注:希言者,忘言也。不云忘言而云希者,明因言以詮道,不可都忘。悟道則言忘,故云希爾。若能因言悟道,不滯於言,則合自然之理矣。
  疏:此明言教不可執滯也。希言者,忘言也。夫言者在理,執滯非悟教之人。理必因言,都忘失求悟之漸,則明因言以詮理,不可都忘。悟理則言忘,故云希爾。若能因彼言教悟證精微,不滯荃蹄,則合於自然矣。故曰希言自然。
  義曰:教必因言,言以明理。執言滯教,未曰通途,在乎忘言以袪其執。既得理矣,不滯於言,是了筌蹄之用也。筌蹄者,莊子曰: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筌者以竹為之,取魚之器也。蹄者,以繩為之,取兔之器也。魚兔既得,則筌蹄可忘。若執筌蹄,乃非魚兔矣。若執於言,又非教意矣。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注:風雨飄驟則暴卒而害物,言教執滯則失道而生迷。
  疏:飄風,狂疾之風也。驟雨,暴急之雨也。夫風者所以散物,雨者所以潤物。若狂疾暴急,則害物而不久。
  義曰:此風雨者,喻也。夫狂疾之風暴急之雨,理身理國於教為喻。其別有三,何者?風之散物,雨之潤物,若其狂疾暴急,反害於物也。氣者所以生身也,心之所以總神也。若其狂疾暴急,反以害於身矣。政之所以理民也,令之所以齊民也。若政嚴而狂疾,令峻而暴急,則民散而國危矣。言之所以明理,理之所以宣教也。若執滯局守,則於教不行,於道不通矣。
  疏:以況言教所以詮理者,若執言滯教,則無由了悟,必失道而生迷。故風雨不可飄驟,言教不可執滯。欲明忘言即合自然,故舉飄風驟雨之喻。
  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