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有不忠乎?
  老子曰:人以義愛,黨以羣強,是故德之所施者博,即威之所行者遠,義之所加者薄,即武之所制者小。
  君以天下為心,人以義愛,則忠孝乃興。黨以羣強,則奸雄遂起。安危所繫,可不察而辯之?
  老子曰:以不義而得之,又不布施,患及其身,不能為人,又無以自為,可謂愚人,無以異於梟愛其子。故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德之中有道,道之中有德,其化不可極。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萬事盡然,不可勝明。福至祥存,禍至祥先,見祥而不為善,即福不來,見不祥而行善,即禍不至。利與害同門,禍與福同鄰,非神聖莫之能分。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
  禍福倚伏,如影隨形。貨倍而入,必倍而出。善積而不善用,如畜梟為子,寡不自害。利害之機,反兮覆兮,非神聖莫之能知。
  人之將疾也,必先甘魚肉之味;國之將亡也,必先惡忠臣之語。故疾之將死者,不可為良醫,國之將亡者,不可為忠謀。修之身,然後可以治民,居家理,然後可移於官長。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國,其德乃豐。民之所以生活,衣與食也,事周於衣食則有功,不周於衣食則無功,事無功,德不長。故隨時而不成,無更其刑順時而不成,無更其理,時將復起,是謂道紀。
  國非民不立,民非食不生,不易之理也。是故民足於衣食則可活,不足於衣食則罔功。功不立則德不長矣。
  帝王富其民,霸王富其地,危國富其吏,治國若不足,亡國困倉虛。故曰上無事而民自富,上無為而民自化。起師十萬,日費千金,師旅之後,必有凶年。故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寶也。和大怨必有餘怨,奈何其為不善也。古者親近不以言說,來遠不以言使,近者悅,遠者來。與民同欲即和,與民同守即固,與民同念者知,得民力者富,得民譽者顯。行有召寇,言有致禍,無先人言,後人而已,附耳之語,流聞千里。言者#2禍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駟馬不追。
  無古今治亂,而不易者土宇也。古之今之,或治或亂,而不一者君民也。帝王富其民,霸王富其地,危國富其吏,治國若不足,亡國困倉虛。是故唐、虞之代天下往,戰國之世無富民。
  昔者中黃子曰:天有五方,地有五行,聲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故天地之間有二十五人也。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聖人,次五有德人、賢人、智人、善人、辯人,中五有公人、忠人、信人、義人、禮人,次五有士人、工人、虞人、農人、商人,下五有眾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上五之與下五,猶人之與牛馬也。聖人者,以目視,以耳聽,以口言,以足行。真人者,不視而明,不聽而聰,不行而從,不言而公。故聖人所以動天下者,真人未嘗過焉;賢人所以矯世俗者,聖人未嘗觀焉。所謂道者,無前無後,無左無右,萬物玄同,無是無非。
  中黃子者,古之真人歟?其言曰:人有五位,位各五等,合之凡二十有五焉。最上者神人,最下者小人,所謂上五之與下五,猶人之與牛馬,謂小人違道悖德,若馬牛而襟裾耳。聖人不及真人,賢人不及聖人,惟其造道有淺深,故品亦隨之。
  通玄真經纘義卷之七竟
  #1 溫:聚珍本作『濕』。
  #2 者;原作『之』,據聚珍本改。
  通玄真經纘義卷之八
  南谷子杜道堅纂
  自然篇
  老子曰: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去恩惠,舍聖智,外賢能,廢仁義,滅事故,棄佞辯,禁姦偽,即賢、不肖者齊於道矣。靜即同,虛即通,至德無為,萬物皆容。虛靜之道,天長地久,神微周盈,於物無宰。
  自然者天理,不自然者人欲。夫清虛而明,天之自然;無為而治,人之自然也。自然,賢不肖者齊於道矣。是以聖人神而明之,光宅天下,而物無宰焉。
  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金木水火土,其勢相害,其道相待。故至寒傷物,無寒不可;至暑傷物,無暑不可;故可與不可皆可。是以大道無所不可,可在其理,見可不趨,見不可不去,可與不可相為左右,相為表裏。凡事之要必從一始,時為之紀,自古及今未嘗變易,謂之天理。上執大明,下用其光,道生萬物,理於陰陽,化為四時,分為五行,各得其所。與時往來,法度有常,下及無能,上道不傾,羣臣一意,天地之道,無為而備,無求而得,是以知其無為而有益也。
  宇宙之間,造化流行而不息者,氣而已。有神焉,莫可得而識也。一為之始,時為之紀,古今不忒,是謂天理。道生萬物,法度有常,有物主之,莫知或使,是以道之尊而德之貴。
  老子曰:樸至大者無形狀,道至大者無度量,故天圜不中規,地方不中矩。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道在其中而莫知其所。故見不遠者不可與言大,知不博者不可與論至。夫稟道與物通者無以相非,故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若夫規矩勾繩,巧之具也,而非所以為巧也,故無絃雖師文不能成其曲,徒絃即不能獨悲,故絃,悲之具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