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故言真。真能入妙,所以養神,偽乃是贏,所以養形。養形者,謂以滋味充身,養神者,謂以清淨修心。劉曰:有為有欲者養形,無為無欲者養神,養形者為灰為土,養神者能亡能存矣。
  真神通道,能亡能存。
  韋曰:形不可留,因欲養而留之,故日偽也,無為養神,則寂然感通,故日真也。若然者,死生齊度,存亡等貫,故不存其存,是能亡也,不亡其亡,是能存也。徐曰:神與道通,千變萬化,能死能生,能亡能存也。劉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係累都盡,出處無滯。
  神能飛形,並能移山。
  韋曰: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何所不能哉!故能飛形而移山也。
  形為灰土,其何識焉。
  李曰:形者,生為質礙,本自無知,死為灰土,復何所識。劉曰:養之雖厚,終為灰土,事既不虛,何用過泰。
  耳目聲色,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身為惱本,痛養寒溫。
  李曰:有身有息,非為困聲色,苦於香味痛癢寒溫,皆為惱本也。劉曰:喪命者聲色,為疾者滋味,有待之身,無時而適也。
  意為形思,愁毒憂惱,吾拘於身,知為大患。
  李曰:身為寒熱所惱,心為憂愁所毒,唯心與身,內外俱息。其致云何?叉須外忘於身,內灰於心,身心尚忘,何息之有!此勸拾有為也。劉曰:能外其身,則無憂也,亦同於有累也。
  觀古視今,誰能形完。
  李曰:遠觀往古,近視當今,為變化之所流逐,陰陽之所代謝,誰得完存者耳。劉曰:彭祖、殤子,皆同滅亡,況庸庸之夫哉。
  吾尚白首,衰老孰年。
  李曰:老君託神降逵,尚見衰老,猶自白首,沉俗徒萬境凍燠盛衰,變化遷移,詛得長久?孰年亦老也。
  吾本棄俗,厭離世間。
  李曰:有為紛雜,人間穢漏,不足可保,厭而棄之。
  抱元守一,過度神仙。
  李曰:元一者道也,懷道抱德,存三字一,位參上聖,果日高仙矣。
  子未能守,但坐榮官。
  劉曰:未能守一也,夫關令在任,尚稱榮官,明世祿赫奕之夫,固無時得道真也。
  子能不動,神靈得安。
  劉曰:不為物之所動,則神熙安也。
  子能捐欲,舉事能全。
  劉曰,無欲者,百事皆當也。
  子能無為,知子志堅。
  劉曰:若守志無為,非堅操不可得而成也。
  今為子說,露見敷陳。散解剖判,真偽別分。
  李曰:露見,顯示也,敷陳,演說也,散解,開釋也,剖判,次斷也。縱情為偽,去欲為真,慮彼迷方,未能玄悟,是故分明開說,令知善惡。
  子當諦受,重道殷勤。
  劉曰:道尊德貴,不可輕也,信不足,有不信,故須殷勤也。
  道為明出,經為學先。
  李曰:暗者不解,求真明人,始能修道。道非孤得,鈴自由經,故知入道之理,經為學先也。劉曰:非明無以見道,非經無以可依。
  授與能行,不擇富貧。教化與樂,非有疏親。
  韋曰:心能行道者,則道亦出而授之,心樂學經者,則經亦示而化之,豈擇貧富親疏哉。李曰:道無分別,不以貧富隔絕,不以親疏阻教,務在行而聞化也。
  取與能行,文與其人。
  李曰:聖人虛應,理在合機,不信不行,何教何授?要在堅心奉法,然後授與靈文。劉曰:無私之至。
  學爾教爾,不失道真。
  李曰:爾,汝也。我教於汝,汝宜學之,鈴得成也,不失道也。
  天地章第八
  老子曰:天地與人物,本皆道之元。
  沖曰:言二儀人物,本皆道之元炁也。
  俱出於太素,虛元之始端。
  李曰:元,根本也,太素,清淨潔白之道也,虛元,玄妙非有也。三才雖大,萬物雖多,莫不同以清淨之道為根元,玄妙之理為本始,若非道為端緒,物不得生,同皆如此,故言俱出。
  彷彿之精光,微妙之上玄。
  劉曰:太素者,氣之始質也,謂天地萬物以道為元,出於太素之始,入於虛無之端也。萬物既見其質,彷佛乃有精光,即微妙之玄體也。
  譬如萬里坑,下有淡流泉。視之甚濁微,徹見底沙難。
  劉曰:道惟幽微,難以聞見,指事為喻,開悟有情也。坑深萬里,目睹數尋,水尚不窺,孰云見底,水有形質,明白尚不能見,道無體狀,暗默如何得知。
  窈窈而冥冥,不知所由然。亦如終者去#8,不見其靈魂。
  劉曰:精義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德,過此以往,未之或知,斯言信矣!且魂氣無所不之,尚不能見馱,一往,而況窈冥難測,豈知所由然。
  淳陰共和合,揚不能顯分。
  劉曰:陽,生也,陰,死也。死者無陽,故云淳陰。和合者雖有陽用之德,不復分曉而能知也。
  過往與甫來,視譬以見前。尚不能了理,安能知亡存。
  韋曰:甫,始也,過去之與始來,譬如視見前之事耳。而愚者尚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