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曰:虛元者,道體也,言尹生思極虛元之體,窮本際之源也。乙密者,妙理也,乙之言一,密乃語也,妙理惟一,道心惟微,曉了分判,窮理盡性,故云剖析乙密也。
  靦縷妙言,內意不出。
  韋曰:雖戳縷妙言,以應韋生,而心中寂然,未始有言,故日內意不出也。李曰:妙言,玄教也,觀者,大無不包,縷者,細無不入。研尋大道,窮究幽微,暢此玄宗,通斯教本,唯法是務,无復外想,故云內意不出也。劉曰:乙密,猶微密也,探嘖微言,內以澄照,不役神思,向外追求也。
  誦文萬過,精誠思徹。
  徐曰:精,妙之極也,誠,真之篤也徹,通也。言關尹誦經萬過,極精妙之理,篤真實之誠,洞暢玄虛,思通希微也。按《真誥》太極真人云:讀《道德五千文》萬過,則雲駕來迎。以斯而論,豈唯經道遠妙,亦由精誠思徹,故能致雲車羽蓋也。李曰:積功於教,玄悟於理,非由散漫,必在精誠。理教鑒元,不通境智,照之皆洞,故日精誠思徹。
  行真臻身#11,能通其玄。
  徐曰:修行真素歸身,精耀留居,故能通玄達妙也。
  論元極之源#12,故能致神仙。
  沖曰:此關尹自迷老君傳道之後,精誠修道之因。託疾退身,棄榮辭綠,冥心虛室,極志歸真,以恬淡為道樞,以虛元為道室,陰修密鍊,窮玄造微,研誦二經,精逾萬遍,遂得通源達要,長生神仙,證文始先生之階,登元上真人之位也。
  道象章第五
  老子曰:道象元形端,恍惚亡若存。
  韋曰:視之不見,故元形,尋之不得,故元端。恍惚者,變化元兆之謂也。欲言其元,萬象以之而封,欲言其有,寂漠不可得而睹,故日亡若存者也。徐曰:象,法也,似也,道以精神氣為體,雖有法象,似形而元形,但有光景熙象,端正題首,是元狀之狀,元物之象,恍有而元,惚元而有,故日恍惚若亡若存者也。
  譬如種木未生,不見枝葉根。
  徐曰:木未生時,不見枝葉根莖,猶如道象未見,則窈冥空无也。劉曰:木雖復不見枝葉,不可言无,道雖元象,不得不有也。
  合會地水火風,四時黑往綠。
  徐曰:合會四大以成窠木,四熙時往時來,故有生成凋枯,因綠聚散也。譬如合會精神黑,結化而為道象,若玄一未復,周遍不成,則有去來離合也。
  炁為生者地,聚合凝稍堅。
  沖曰:天地山川,萬靈品物,稟道柔和之無,成其堅大之質,漸積聚合,非百之功也。李曰:生叉由黑,故熙為生,地初凝尚脆,久聚始堅,謂形已大也。
  味異形不等#13,甘苦辛鹹酸。
  沖曰:因於五熙而生五味,因於五行而生五神,神以內資,味以外養,五行有衰盛,故不齊等,五熙有遷革,故不並興,人能體而運之,資而養之,即上人生矣。
  炁行有多少,強弱果不均。
  韋曰:群生初受熙時,有醇薄不等,性行不同,故強弱多少不均一也。劉曰:動植之類,皆以熙始生之本,至乎光大,質性各異,黑行亦偏,所稟自別。
  同出異名色,各自生意因。
  沖曰:炁之相生,同資於道,隨所稟受,名色有異,善惡強弱亦猶此也,心之所生,謂之意,識之所受,謂之因也。李曰:俱資於道,成受於熙,故言同出,名氏既別,色類亦殊,故言異名色。其心清者正而善,其識濁者邪而惡,立行既異,志性不同,故各自生意因。劉曰:凡有生者,同出於道,名號既別,章綵又殊,類聚韋分,意因名異也。
  從是異性行,而有受形身。
  李曰:本性既殊,為行亦異,為善為惡,受福隨形,六道流轉死生。
  含養陰陽道,隨倚以為親#14。倚亦作寄。
  韋曰:既為陰陽所含,寄胎和合而有其身,物情迷惑,不知同出於道,故隨所因寄,各親其親也。劉曰:中智之下,爰至昆蟲,但受其形倚而親也。故《莊子》云:一受其形,不忘以待盡。
  生道非一類,一切人非一#15。
  李曰:生化之道,其數甚多,人日是人,物日非人,萬品不同,故非一類也。徐曰:陰陽變通,謂生之道,二熙交和,謂生之德。德之所生,道之所化,萬物萬形,種類非一,一切種植,人與非人,皆稟道德而後生成也。
  本出於虛元,感激生精神。
  徐曰:虛元者,道也,言人物生化,本出於道,精炁和合,更相感激,遂生精神,精神結化為人身神,以言虛能生實,元能生有也。沖曰:天地之廣,萬類之殷,動植殊形,飛沉異趣,皆因元而化有,自道而受生,積熙為神,共宗化本也。
  譬如起音者,攘絃手動傳。
  劉曰:絃本元聲,鼓之乃成樂,由虛元本寂,感激乃生精神。
  官商角徵羽,口氣呼吸元。
  李曰:攘,拾也。傳手拾於絃,而音始發,以口呼吸於熙,而聲始嗎,非口元以出聲,因絃方能振響,故知口為聲本,手為音元。況之於物,非道不生也。絃謂琴瑟箏筑,。謂簫笛歌謠,以此舉喻也。
  身口意為本,道出上首元。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