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遺,失也。雖復圓天顛覆,方地墜陷,既冥於安危,故未嘗喪我也。
  審乎無假,
  〔注〕明性命之固當。
  而不與物遷,
  〔注〕任物之自遷。
  〔疏〕靈心安審,妙體真元,既與道相應,故不為物所遷變者也。
  命物之化
  〔注〕以化為命,而無怪#4迂。
  而守其宗#5也。
  〔注〕不離至當之極。
  〔疏〕達於分命,冥於外物,唯命唯物,與化俱行,動不乖寂,故怛住其宗本者也。
  常季曰:何謂也?
  〔疏〕方深難悟,更請次疑。
  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
  〔注〕恬苦之性殊,則美惡之情背。
  〔疏〕夫#6物云云,悉歸空寂。倒置之類,妄執是非,於重玄道中,橫起分別。何異乎膽附肝生,本同一體也,楚越迢遞,相去數千,而於一體之中,起數千之異#7,異見之徒,例皆如是也。
  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注〕雖所美不同,而同有所美。各美其所美,則萬物一美也;各是其所是,則天下一是也。夫因其所異而異之,則天下莫不異。而浩然大觀者,官天地,府萬物,知異之不足異,故因其所同而同之,則天下莫不皆同;又知同之不足有,故因其所無而無之,則是非美惡,莫不皆無矣。夫是我而非彼,美己而惡人,自中知以下,至于昆蟲,莫不皆然。然此明乎我而不明乎彼者爾。若夫玄通泯合之士,因天下以明天下。天下無日我非也,即明天下之無非;無日彼是也,即明天下之無是。無是無非,混而為一,故能乘變任化,迎物而不摺。
  〔疏〕若夫玄通之士,浩然大觀,二儀萬物,一指一馬;故能忘懷任物,大順群生,然同者見其同,異者見其異,至論眾妙之境,非異亦非同。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
  〔注〕宜生於不宜者也。無美無惡,則無不宜。無不宜,故忘#8其宜也。
  〔疏〕耳目之宜,宜於聲色者也。且几情分別,耽滯聲色,故有宜與不宜,可與不可。而王馳混同萬物,冥一死生,豈於根塵之問而懷美惡之見耶。
  而遊心乎德之和;
  〔注〕都忘宜,故#9無不任也。都任之而不得者,未之有也;無不得而不和者,亦未聞也。故放心於道德之問,蕩然無不當,而曠#10然無不適也。
  〔疏〕既而混同萬物,不知耳目之宜,故能遊道德之鄉,放任乎至道之境者也。
  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注〕體夫極數之妙心,故能無物而不同,無物而不同,則死生變化,無往而非我矣。故生為我時,死為我順;時為我聚,順為我散。聚散雖異,而我皆我之,則生故我耳,未始有得;死亦我也,未始有喪。夫死生之變,猶以為一,既睹其一,則說#11然無係,玄同彼我,以死生為寤寐,以形骸為逆旅,去生如脫展,斷足如遺土,吾未見足以纓第其心也。
  〔疏〕物視,猶視物也。王馳一於死生,物與彼我。生為我時,不見其得;死為我順,不見其喪;觀視萬物,混而一之。故雖兀足,視之如遺土者也。
  常季曰:彼為己以其知,
  〔注〕嫌王馳未能忘知而自存。
  〔疏〕彼,王馳也。謂王馳修身修己,猶用心知。嫌其未能忘知而任獨之#12者也。
  得其心以其心。
  〔注〕嫌未能遺心而自得。
  〔疏〕嫌王馳不能忘懷任致,猶用心以得心也。夫得心者,無思無慮,忘知忘覺,死灰槁木,泊□爾無情,措之於方寸之問,起之於視聽之表,同二儀之覆載,順三光以照燭,混塵穢而不撓其神,履窮塞而不作其慮,不得為得,而得在於無得,斯得之矣。若以心知之衛而得之者非真得也。
  得其常心,物何為最之哉?
  〔注〕夫得其常心,平往者也。嫌其不能平往而與物過#13,常故使物就之。
  〔疏〕最,聚也。若能虛忘平淡,得真常之心者,固當和光匿耀,不殊於俗。豈可獨異於物,使眾歸之者也。
  仲尼曰: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
  〔注〕夫止水之致鑒者,非為止以求鑒也。故王馳之聚眾,眾自歸之,豈引物使從己。
  〔疏〕鑒,照也。夫止水所以留鑒者,為其澄清故也;王馳所以聚眾者,為其凝寂故也。止水本無情於鑒物,物自照之;王馳豈有意於招攜,而眾自來歸奏者也。
  唯止能止眾止。
  〔注〕動而為之,則不能居眾物之止。
  〔疏〕唯,獨也。唯止是水本凝湛,能止是留停生#14人,眾止是物來臨照。亦猶王馳獨懷虛寂,故能容止群生,由是功能,所以為眾歸聚也。
  受命於地,唯松相獨也#15在冬夏青青;
  〔注〕夫松相特稟自然之鍾#16氣,故能為眾木之傑耳,非能為而得之也。
  〔疏〕几厥草木,皆資厚地。至於稟質堅勁,隆冬不凋者,在松相通年四季#17,常保青全,受氣自爾,非關指意。王馳聚眾,其義亦然也。
  受命於天,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