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所撰檢薄而內熱飲冰者,誠憂事之難,非美食之為。
  〔疏〕諸梁晨朝受詔,暮夕飲冰,足明怖懼憂愁,內心需#34灼。詢道情切,達照此懷也。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
  〔注〕事未成則唯恐不成耳。若果不成,則恐懼結於內而刑網羅於外也。
  〔疏〕夫情事未決,成敗不知,而憂喜存懷,是陰陽之患也。事若乖舛,鈴不成遂,則有人臣之道,刑網斯及。有此二息,何處逃愆?
  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疏〕忝為人臣,濫充末使,位高德薄,不足任之。子既聖人,情兼利物,又有所以,幸來告示。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
  〔疏〕戒,法也。寰寓之內,教法極多,要切而論,莫過二事。二事義旨,具列下文。
  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
  〔注〕自然結固,不可解也。
  〔疏〕夫孝子事親,盡於愛敬。此之性命,出自天然,中心率由,故不可解也。
  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問。
  〔注〕千人聚,不以一人為主,不亂則散。故多賢不可以多君,無賢不可以無君,此天人之道,叉至之宜。
  〔疏〕夫君臣上下,理固又然。故忠臣事君,死成其節,此乃分義相投,非關天性。然六合雖寬,未有無君之國。若有罪責,亦何處逃愆。是以奉命即行,無勞進退。
  是之謂大戒。
  〔注〕若君可逃而親可解,則不足戒也。
  〔疏〕結成以前君親大戒義矣。
  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疏〕夫孝子養親,務在順適,登仕求祿,不擇高卑,所遇而安,方名至孝也。
  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
  〔疏〕夫亂臣#35事主,事盡忠貞,無#36夷險,安之若命,豈得揀擇利害,然後奉行,能如此者,是忠臣之盛美也。
  自事其心者,一反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注〕知不可奈何者命也而安之,則無哀無樂,何易施之有哉。故冥然以所遇為命而不施心於其問,泯然與至當為一而無休戚於其中,雖事几人,猶無往而不適,而況君親乎。
  〔疏〕夫為道之士而自安其心智者,體違順之不殊,達得喪之為一,故能涉哀樂之前境,不輕易施,知窮達之鈴然,豈人情之能制。是以安心順命,不乖天理,自非至人玄德,孰能如前#37也。
  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
  〔注〕事有鈴至,理固常通,故任之則事齊,事齊而身不存者,未之有也,又何用心於有身哉。
  〔疏〕夫臣子事於君父,鈴須致命盡情,有事即行,無容揀擇,忘身整務,固是其宜。苟不得止,應須任命也。
  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夫子其行可矣。
  〔注〕理無不通,故當任所遇而直前耳。若乃信道不篤而悅惡存懷,不能與至當俱往而謀生慮死,未見能成其事者也。
  〔疏〕既曰行人,無容悅惡,奉受君命,但當適齊,有何閑日謀生慮死也。
  丘請復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
  〔注〕近者得接,故以其信驗親相靡服也。
  遠則必忠之以言,
  〔注〕遙以言傳意也。
  〔疏〕几交游鄰近,則以性#38情靡順;相去遙遠,則任言以表忠誠。此仲尼引己所聞勸戒諸梁也。
  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
  〔注〕夫喜怒之言,若過其實,傳之者宜使兩不失中,故未易也。
  〔疏〕以官表意,或遣人傳,彼此相投,乍相喜怒。為此使乎,人閒未易。
  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注〕溢,過也。喜怒之言常過其當也。
  〔疏〕溢,過也,彼此兩人,互相善怒,若其順情,則美惡之言叉當過者也。
  凡溢之類妄,
  〔注〕嫌非彼言,似傳者妄作。
  〔疏〕類,似也。夫溢當之言,體非真實,聽者既疑,似使人妄構也。
  妄則其信之也莫,
  〔注〕莫然疑之。
  〔疏〕莫,致疑貌也。既似傳者妄作,遂生不信之心,莫然疑之也。
  莫#39則傳言者殃。
  〔注〕就傳過言,似於誕妄。受者有疑,則傳言者橫以輕重為罪也。
  〔疏〕受者生疑,心懷不信,傳語使乎,殃禍斯及。
  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
  〔注〕雖聞臨時之過言而勿傳也,必稱其常情而要其誠致,則近於全也。
  〔疏〕夫處涉人問,為使實難,叉須未察常情、鈴使賓主折中,不得傳一時喜怒,致兩言有問#40。能如是者,近獲全身。夫子引先聖之格言,為當來之軌轍也。
  且以巧闕力者,始乎陽,
  〔注〕本共好戲。
  常卒乎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