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大,亦且不見咎責。
  〔疏〕設此三條,雖復固陋,既未行李,亦幸無咎責者也。
  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
  〔注〕罪則無矣,化則未也。
  〔疏〕胡,何也。顏回化衛,止有是法,纔可獨善,未及濟時,故何可以及化也。又解:若止而勿行,於理便是,如其適衛,必自遭殆也。
  猶師心者也。
  〔注〕挾三衍以適彼,非無心而付之天下也。
  〔疏〕夫聖人虛己,應時無心,譬彼明鏡,方玆虛谷。今顏回預作言教,方思慮可不,既非忘淡薄,故知師其有心也。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
  〔疏〕顏生三行,一朝頓盡,化衛之道,進趣無方,更請聖師,庶聞妙法。
  仲尼曰:齋,吾將語若。有而#21為之其易邪?
  〔注〕夫有其心而為之#22者,誠未易也。
  〔疏〕顏回殷動致請,尼父為說心齋。但能虛忘,吾當告汝,必其有心為作,便乖心齋之妙。故有心而索玄道,誠未易者也。
  易之者,皞天不宜。
  〔注〕以有為為易,未見其宜也。
  〔疏〕《爾雅》云,夏日皞天。言其氣皞旴#23也。以有為之心而行道為易者,皞天之下,不見其宜。言不宜以有為心齋也。
  顏回日: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若此,則可以為齋乎?
  〔疏〕茹,食也。葷,辛菜也。齋,齊也,謂心迹俱不染塵人也。顏子家貧,儒史具悉,無酒可飲,無葷可茹,簞瓢蔬素,已經數月,請若此得為齋不。
  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疏〕尼父答言,此是祭祀神鬼獻宗席,俗中致齊之法,非所謂心齋者也。
  回日:敢問心齋。
  〔疏〕向說家貧,事當祭祀。心齋之術,請示其方。
  仲尼日:若一志,
  〔注〕去異端而任獨也。
  〔疏〕一汝志心,無復異端,入寂虛忘,冥符獨化。此下答於顏子,廣示心齊之術者也。
  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疏〕耳根虛寂,不凝官商,反聽無聲,凝神心府。
  無聽之以心而籥之以氣。
  [疏〕心有知覺,猶起人#24緣;氣無情慮,虛柔任物。故去被知覺,取此虛柔,遣之又遣,漸階玄妙也。
  聽止於耳,
  [疏〕不著聲塵,止於心聽。此釋無聽之以耳也。
  心止於符。
  〔疏〕符,合也。心起緣慮,必與境合,庶令凝寂,不復與境相符。此釋無聽之以心者也。
  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
  〔注〕遺耳目,去心意,而付氣性之自得,此虛以待物者也他
  〔疏〕如氣柔弱虛空,其心寂泊忘懷,方能應物。此解而聽之以氣也。
  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注〕虛其心則至道集於懷也。
  〔疏〕唯此真道,集在虛心。故知虛心者,心齋妙道也。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
  〔注〕未使心齋,故有其身。
  〔疏〕未察心齋之教,猶懷封滯之心,既不能隳體以忘身,尚謂顏回之實有也。
  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
  〔注〕既得心齋之使,則無其身。
  〔疏〕既得夫子之教,使其人以虛齋,遂能物我洞忘,未嘗#25之可有也。
  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
  〔疏〕夫子.向說心齋之妙、妙盡於斯。
  吾語若若能入遊其樊而無感其名。
  〔注〕放心自得之場,當於實而止。
  〔疏〕夫子謂瀕生化衛之要,慎莫據其樞要,且復遊入蕃傍,亦宜晦迹消聲,不可以名智感物。樊,蕃也。
  入則鳴,不入則止。
  〔注〕譬之官商,應而無心,故曰鳴也。夫無心而應者,任彼耳,不彊應也。
  〔疏〕若也#26道狎衛侯,則可鳴聲匡救;如其諫不入耳,則宜緘口忘言。示勿#27。彊顯忠貞,必遭於禍害。
  無門無毒,
  〔注〕使物自若,無門者也;付天下之自安,無毒者也。毒,治也。
  〔疏〕毒,治也。如水如鏡,應感虛懷,既不預作也。
  一宅而寓於不得已,
  〔注〕不得已者,理之必然者也,體至一之宅而會乎必然之符也。
  (疏〕宅,居處也。處心至一之道,不得止而應之,機感冥會,非預謀也。
  則幾矣。
  〔注〕理盡於斯。
  〔疏〕幾盡也。應物理盡於斯也矣#28。
  絕邇易,無行地難。
  〔注〕不行則易,欲行而不踐地,不可能也;無為則易,欲為而不傷性,不可得也。
  〔疏〕夫端居絕逵,理在不難;行不踐地,故當不易。亦猶無為虛寂,應感則易;有為思慮,涉物則難。其理鈴然,故與斯譬矣。
  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
  〔注〕視聽之所得者粗,故易欺也;至於自然之報細,故難為也。則失真少者,不全亦少;失真多者,不全亦多;失得之報